在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有一項特色治理實踐——“鄉村說事日”,以“說、事、解”為核心邏輯,將這份鄰里協商的智慧,化作“有事好商量”的治理實踐,為鄉村振興融法治、德治、自治之力。
“說” 打開話匣子傾訴鄉村百態
“鄉村說事”之“說”,是村民敞心扉、露真章的窗口,也是矛盾浮出水面的契機。村民可直言生活中的煩憂、糾紛和愿景,讓深埋心底的難題,于陽光下坦誠相見。
“說”是信任的深情托付。村民走進議事室,把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心里的委屈細細道來,背后是對鄉村治理的滿滿信任。合陽縣坊鎮村民老王至今記得那場宅基地界址之爭:“當時和老李家為了那點地方爭得臉紅脖子粗,差點斷了往來。幸虧有說事日,大家坐下來把話講開,心結才慢慢解開。”“鄉村說事日”創新構建“固定說事日+日常巡訪”雙軌機制,形成“群眾張嘴、干部跑腿”的服務閉環。村民心里清楚,有事到這里說,說了就有人管——這份信任,正是化解矛盾的基石。
“說”是洞察問題的敏銳透鏡。村里矛盾看似簡單,背后常藏復雜緣由。村民圍坐在“說事室”嘮家常,把家長里短、煩心事兒、心頭盼頭,如竹筒倒豆子般暢快道出。合陽縣搭建縣鎮村三級說事平臺,像一張細密的網,及時兜住群眾的急難愁盼,將矛盾化在萌芽、解在基層。比如,合陽縣甘井鎮護難村村民在說事室提及管道老化問題,縣鎮村三級平臺迅速聯動,72小時內便有回應,修繕工程緊跟著啟動。這“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的高效機制,讓說事平臺成了社情民意的“收納箱”、矛盾化解的“傳送帶”。
村民在“說事室”協商難題(合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說”是希望的溫暖傳遞。村民每一次訴說,都藏著對好日子的期盼。比如,合陽縣和家莊鎮“和為貴”說事室,以“人相叫、茶互敬、手相握、飯互請、樹合種”的“和合流程”講事,讓協商充滿煙火氣。村民與丹晟牧業的承包地費用糾紛,就在幾杯茶、幾番話中化開,從爭執到握手言和。說事室成了聯結黨心民心的橋梁,圍桌而坐、平等協商間,群眾難題有了回應,發展共識得以凝聚。這里既是解矛盾的“協商場”,也是聚人心的“同心圓”。
“事”聚焦矛盾熱點直擊鄉村難題
“鄉村說事”中的“事”,貫穿鄉村生活肌理:小至鄰里間的柴米糾紛、家庭內的細碎矛盾,大到土地權屬爭議、公共事務決策,均是鄉村治理需直面的課題。
“說事”是鄉村智慧的集萃場。鄉村人情社會里,人際網絡盤根錯節,矛盾糾紛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鄉村說事日”以貼地而行的方式,用鄉規民約的“土辦法”解鄉村治理的“方程式”,讓治理智慧在田間地頭自然生長。宗族矛盾僵持時,它像破冰船,以鄉賢說理、村民共議的合力消融堅冰,讓雙方坐回談判桌;利益分配紛爭時,它如公平秤,以公開協商、法理交融的尺度丈量得失,讓各方心服口服。
“說事”是鄉村振興的鋪路石。“家和萬事興”的樸素哲理在鄉村治理中同樣鮮明——一個矛盾少、心氣齊的鄉村,干群方能擰成一股繩,共謀發展路。從產業風生水起、村容日新月異,到鄉村旅游迎客、特色經濟勃興,“鄉村說事日”以解紛化結之效,為鄉村發展清障破阻,讓鄉村在振興路上蹄疾步穩,成為安居樂業的和美家園。
“說事”是鄉村治理的晴雨表。土地流轉糾紛、產業合作爭議等問題,如潛在風險影響鄉村經濟行穩致遠;鄰里摩擦、家族矛盾等細節,似微瀾波動牽動鄉村和諧肌理。這些矛盾的顯現,恰似鏡面映照出鄉村在制度設計、服務效能等維度的待完善之處。比如,合陽縣金峪鎮創新“說事三字訣”,堅守“五民”原則,將“問題清單”轉化為“履職清單”,為基層治理提供靶向參照。
“解”化解矛盾結構重塑鄉村和諧
“鄉村說事”的“解”,是用多元鑰匙打開矛盾死結的“開鎖術”,是重塑鄉村和諧脈絡的“繡花針”,更是丈量治理模式成色的“試金石”。
“解”的功夫,下在貼地而行的服務里。“鄉村說事”不講官話套話,不擺主席臺架子,而是把治理場景換成熱乎的“嘮家常”、溫馨的“茶話會”——茶杯一端、板凳一坐,矛盾就在家長里短中攤開,辦法就在你來我往中生成。這種協商,像量體裁衣般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更似一座“連心橋”,讓干部群眾面對面掏心窩,把“為民服務”的初心,化成解難題的實招,織就鄉村和諧的細密經緯。
村民們在田間地頭搭建的“流動協商平臺”議事(合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解”的效能,聚在人氣蒸騰的共治中。“鄉村說事”以“網格+協商”模式,打破傳統治理壁壘,通過“說事專員”牽線搭橋,將黨員、“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村民等多元主體聯動起來,在田間地頭搭建“流動協商平臺”。這種“眾人的事情眾人議”的治理邏輯,像紐帶一樣串聯出群眾參與感,讓基層治理在人氣匯聚中提升效能——黨員帶頭參與、鄉賢協助調解、村民主動議事,形成共治合力,推動治理效能逐步提升,讓鄉村煥發協同發展的活力。
“解”的范式,浸在扎根泥土的實踐里。從合陽“鄉村說事日”到各地“院落議事”,這種“從基層實踐中提煉方法、在群眾參與中完善機制”的路徑,始終緊扣聚民心、解民憂的治理內核,讓群眾深度參與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把“治理為人民、治理靠人民、成果惠人民”的理念,化作田間地頭的協商場景、村口樹下的議事聲音。當一個個“合陽樣本”在廣袤鄉村落地生根,基層治理的“方法論”便有了最鮮活的源頭活水,為鄉村善治標注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實踐底色。
從“話匣子”聽民意,在“協商場”聚共識,“鄉村說事日”以泥土智慧消融矛盾、凝聚合力,讓治理充滿煙火氣。類似這樣的一個個“微創新”,正悄然繪就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新畫卷……(合陽縣委宣傳部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