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五年新增專技人才28萬人 每萬人中就有1215名
2016-09-18 20:41:00 來源:錢江晚報
一個企業中,研發是腦,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一個城市也是如此,類似葉俊能這樣的專業技術人才聚集與否,對城市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
昨天,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拿到了一份寧波十二五專技人才隊伍建設“成績單”:
截止2015年底,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87萬人,每萬人專業技術人員數達到1215人。“十二五”期間新增專業技術人才28萬人,新入選國家、省等各類人才工程657人,選拔培養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工程培養人員1119人,新增國家、省市各類專家132人。
“成績單”的背后,是過去五年寧波推出了多項人才新政策、新舉措來引才攬才和培養人才:通過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平臺引進集聚高層次海外人才、實施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試點社會組織承接專技人才職稱評審與人才評價等。
選培領軍和拔尖人才
資助經費外還配專業導師
2011年,寧波市啟動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致力于培養和造就一批能躋身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寧波市杰出人才行列的一批領軍人才,以及學術技術帶頭人。
培養人選從全市企事業單位和在甬的部省屬單位中選拔,重點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優秀中青年人才中選拔。
5年為一個培養周期,每兩年選撥一批,工程為期共10年,持續到2020年,合計培養2800名,每個周期按3個層次選拔和培養。
培養期內,入選人員可獲得資助:入選第一層次的,最高每人資助10萬元,第二層次為最高每人資助6萬元。入選的第三層次的,實行擇優資助,最高每人2萬元。另外,對入選國家、省相關人才工程、取得重要成果等的人選,還會追加資助。
據了解,該政策出臺時曾引起全國關注,因為除了鼓勵入選人員承擔技術項目、參加國內外交流等培養方式外,還為工程第一層次入選人員聘請兩院院士等作為專業導師,進行一對一傳幫帶。
工程第一層次入選人員寧波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指揮部教授級高工葉俊能介紹,培養工程為他聘請的導師是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陳云敏,研究領域就是軟弱土靜動力特性及處理技術研究,非常對口。
“與陳院士建立聯系后,我們雙方所在的單位也建立了多個課題的合作研究,而他主持或者參與的所有國內的相關學術會議,我都有機會去學習。”
培養期內,葉俊能主持開展的“高流變性軟土地層地鐵車站修建關鍵技術”項目,實施后使寧波地鐵1號線一期直接節約工程費用4.8億元,后續帶動間接經濟效益2.07億元,項目成果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介紹,2012年以來選拔培養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工程培養人員1119人,入選國家、省相關人才工程154人次,承擔各類項目1954項,成果獲各級各類獎項487項,累計產生各項經濟效益超過95億元。
改革職稱評定
試點社會組織、企業來評
“今年年初,拿到新發的工程師紅本子時,還是挺高興的。”在寧波從事房產測繪的小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入行6年,總覺得評職稱挺難,直到跟測繪與地理信息學會工作人員溝通后才發現,按申報流程走,加上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面試中的表現,過關并不是很難。
把社會組織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價主體之一,是近年來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構建人才評價多元化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
自2015年開始,寧波支持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開展專技人才評價試點,并率先在寧波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學會、寧波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等2個社會組織探索開展相應專業中級工程師資格評審工作。
寧波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學會工作人員史曉蕾介紹,測繪專業工程師資格申報和評審以前都是與市住建委牽頭組織開展的建筑施工、風景園林專業工程師評審放在一起,但不同專業其實側重考察的專業水平與工作能力是不一樣的,將測繪專業從建工、城建(園林)專業中細分出來是推進專技人才分類評價的具體體現。
“職稱評審權下放給有條件的行業組織,通俗點說,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學會登記在冊的會員有706名,其中測繪行業學有所長的專家23名。
“由學會開展資格評審,讓更多同行專家來把關,既是業內認可的具體體現,同時由于他們更了解自身行業的技術發展方向和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因此,學會在評價標準的設計與調整中,會更加突現專業崗位核心能力的權重。”該工作人員補充。
十二五期間,寧波還開展了在甬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改革,實施全市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率先設立全省塑機行業高級工程師資格評委會,組織開展全省塑機行業高級工程師資格評審;創新企業職稱評價模式,推進32家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工程系列職稱自主評價試點工作;人才評價多元化機制逐步建立。
創新園區模式
鼓勵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
留學回甬的“85后”蔣遼良想創業,他帶著“牙科小飾物”項目入駐了寧波江北留學人員創業園,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什么收益,園區導師團提出建議,“項目缺乏新穎性,很多企業都已在做,不如從生產小飾物轉為生產牙科小產品如牙科中的充填器、雕刻刀等。”
一個小小服務產品的模式改變,隨后幫助蔣遼良打開了創業的另一扇窗。如今企業開設的商城產品近2000種,遠銷美國、日本、德國等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蔣遼良坦言,現在的成功多虧了江北留創園“寬容失敗”的創業幫扶模式。
寧波江北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立于2009年,由民營企業寧波藍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主攻牙科產業,系寧波全市唯一一家政府指導、企業化運作的留學人員創業園,目前入駐企業15家,在孵企業32家,聚集人才600余人,海外留學人才和外籍專家40余人。
藍野集團總經理徐步光介紹,“我們以牙科產業為紐帶,以“VC-dental牙科投資基金”為紐帶,對入駐企業進行參股控股,以便于企業間資源整合和共享。在我們熟悉的領域,我們可以給創業者提供市場、技術、產品乃至營銷上的幫助。”
同時,該園區還形成了特有的創業幫扶模式:項目好,團隊不好,收購項目;項目不好,團隊好,留下團隊;項目和團隊都不好,留下優秀員工為其他項目服務。
2008年創辦的《時尚牙醫》雜志,歷經了團隊全部退出,卻因其不錯的項目創意而被藍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收購,成了園區品牌推廣的重要平臺。
寧波市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江北留創園“藍野模式”的實踐證明,構筑“政策+環境+服務”這三重保險,幫助留學人員和企業成長壯大,正是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的制勝優勢所在。
寧波現有留學人員創業園15家,實現各縣市區的全覆蓋,其中國家級創業園2家,省級創業園3家,園區入駐企業超過600家。
除了留創園外,寧波還搭建了各類引才平臺:“十二五”期間,寧波博士后設站總量達到102家,新增55家,招收博士后總量408人,博士后出站留甬工作150人;新建寧波人才工作海外合作中心15家,建設市級繼續教育示范基地5家等。
指通過學習接受某方面技術知識,具備該專業技術能力的人員稱為專業技術人員。其中較為突出的,熟悉相關技術,并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稱為專業技術人才。
編輯:王蕊
關鍵詞:寧波;人才
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其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日前,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6-09-18 20:38:00
寧波市出臺規定:今后全市非營利性全日制民辦學校只要符合公益性、非營利性、有國有資產成分三大特性,都有機會轉成事業單位。
2016-09-15 12:09:00
下面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這些高端機器人的風采吧。
2016-09-14 15:33: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