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2月27日消息(記者張強)家庭情況復雜、重病重殘、突發急難事件……這是天津市寧河區在開展社會救助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特殊情況,這些家庭并不在低保救助范圍之內,以現有的救助政策,群眾實際困難得不到解決。寧河區聚焦困難群眾“急難愁盼”,積極創新社會救助體制機制,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社會救助“一事一議”工作機制,及時解決特殊個案問題,真正做到將利民政策、精準服務送到百姓心坎上。

寧河區民政局工作人員走訪入戶(央廣網發 寧河區供圖)

一事一議 細察深究體民情

“謝謝你們!幸虧有這么好的政策,要不然我們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生活了!”橋北街道金橋社區李先生家人在電話里感動地說道。李先生是一名殘疾人,沒有任何經濟收入,但其名下登記有一輛機動車輛,按照相關政策,他不符合低保家庭財產要求。

如果不給予救助,他的正常生活難以維系,如果給予救助,又有“錯救”和問責風險,相關工作人員一時陷入“兩難”。按照過去政策,他的低保資格被“一票否決”,但這一次他們家的事被列入了“一事一議”內容,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寧河區民政局和橋北街道深入調查李先生家的實際情況,經調查,發現李先生名下的這輛車已經不屬于他,于是區里第一時間啟動社會救助“一事一議”機制,李先生順利享受到每月低保金586元、殘疾人兩項補貼500元,切實保障了基本生活。

一事一議 快速救治解民憂

家住岳龍鎮李麻村的老李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老李在一家大型企業上班,每月收入穩定,媳婦偶爾出去打打零工補貼家用,家里幾畝土地每年也能有些收成,兒女雙全且都在上學,但一場噩夢打破了這家人的平靜生活。2019年,老李發生重大工傷事故,身體有骨盆骨折等31處不同程度損傷。企業擔負了所有責任,輾轉多家醫院搶救,花費300余萬元才保住了老李的生命,但后續療養費用、病人需要被長期照顧以及兩個孩子的上學問題讓其妻子脫不開身,整個家庭陷入了困難境地。但老李的各類疾病既不在低保救助范圍之內,也不在喪勞鑒定的病種之中,各類政府援助都無法進行。

區民政局在了解其家庭突發情況后,第一時間指導岳龍鎮啟動社會救助“一事一議”機制,考慮到老李的疾病和他家庭的特殊性,區民政局進一步簡化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認定流程,優化受理、審核、審批等程序,壓縮審核確認時間,特事特辦,最終認定老李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人員,其家庭享受低保待遇,每月低保金2520元。

“多虧了政府的及時幫助,讓我們一家子能這么快走出了困境,我丈夫的身體也漸漸有了好轉。”老李的妻子一邊給丈夫倒水一邊與工作人員聊道。

一事一議 精準救助暖民心

22歲,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然而,大北澗沽鎮船沽村的小李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而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小李于2014年被診斷為罕見病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癥,在輾轉全國多個省市醫院經過長期保守治療后,仍然不見好轉。在2019年、2021年先后接受胃小部分切除術、胃懸吊術等手術后,小李仍無法進食,每天都要輸液并且需要長期佩戴鼻腸管插管輸送營養液,無法從事任何體力勞動,而且家中還有個讀初中的弟弟,這讓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本人無法提供殘疾人證和喪失勞動能力鑒定材料,按照寧河區現行救助政策,各類政府援助均無法進行。

區民政局在了解其家庭情況后,積極指導大北澗沽鎮啟動“一事一議”工作機制,結合群眾實際情況給予精準幫扶,保障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并認定其家庭在申請社會救助時將小李認定為喪失勞動能力人員,每月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968元。

“要是沒有政府的幫扶,我們一家人早就撐不下去了!”談及姐姐得到民政部門救助的事時,弟弟感慨萬千。

“一事一議”機制出臺以來,寧河區將4戶特殊困難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圍,2戶困難群眾正在開展救助審核確認和民主評議程序。

寧河區“一事一議”機制有效避免了漏保、漏救情況的發生,確保困難群眾“應救盡救”,為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特殊困難情況群眾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區民政局將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主動對標“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任務要求,認真分析研判群眾存在的實際困難,有效、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更多關心與關懷。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