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5月16日消息(記者韓雨晨)盛夏時節,天開高教科創園即將迎來開園兩周年。作為深耕產教融合的“先鋒力量”,天津工業大學以創新為筆、以產業為卷,在這片科創新高地上書寫出令人矚目的成績:27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蓬勃生長,累計服務企業超30家,創造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超10億元,一批“硬核”科技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天津工業大學開展天開園校友企業資源對接會(央廣網發 天津工業大學供圖)

兩年來,天津工業大學以天開園為“試驗田”,充分發揮學科優勢與人才資源,構建起“教師引領、學生參與、校友反哺”的創新創業生態。18個教師創業項目以學科優勢為根基,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的“書架”成果搬上“貨架”。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宋麗梅教授團隊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攻克了高精度加工、智能檢測與質量控制等問題,孵化出的天津精視乾坤有限公司、欣盛清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分別在天開園核心區與西翼扎根,積極帶動相關產業鏈升級。實驗室實現了“從0到1”,“從1到N”則交給了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曉明教授領銜的天津深維柔性防護材料科技公司,憑借自主創新技術,入駐核心區僅兩個月便實現近千萬元營收,展現“創新濃度”轉化為“經濟密度”的生動實踐。

校友力量同樣成為天開園里“天工方案”的一道獨特風景。7個校友創業項目帶著市場化經驗回歸校園創新生態,形成“反哺效應”。司維者(天津)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創立至今已發展成為70余人規模、年營收3000萬元的科技服務企業,不僅為天津多所高校搭建實習就業橋梁,更以成熟經驗助力學弟學妹創業團隊成長。這種“校友帶新苗”的模式,讓創新火炬在代際傳遞中愈發熾烈。

天津工業大學青年校友企業家走訪天開高教科創園(央廣網發 天津工業大學供圖)

在天開園西翼的創新熱土上,天津工業大學播撒的“金種子”正在破土成林。近兩年5個入選西翼“金種子”計劃的項目中,欣盛清能等企業依托政策支持,將新能源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7個西翼項目與核心區20個項目形成“東西聯動”的創新矩陣。這種梯度布局既讓初創項目在核心區獲得資源集聚優勢,又使成長型企業通過西翼拓展發展空間,彰顯出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系統性謀劃。

近年來,天津工業大學將天開園作為“旋轉門”,推動科研方向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教師帶著課題走進企業車間,學生創業團隊在真實市場環境中錘煉本領,校友企業架起校企合作的資源橋梁。這種“創新-孵化-產業”的閉環,著力提升了高校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質效。天津工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天開園為支點,加速“雙一流”學科建設與新興產業融合,依托天津工業大學先進紡織復合材料學科交叉中心,打造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成果轉化于一體的綜合性創新平臺,讓更多“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為天津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建設教育強市貢獻天工力量。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