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7月10日消息(記者褚夫晴)歷經數月的保護性修繕與功能升級,近日,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基礎設施提升項目中的“民園1920街區”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改造后的街區串聯起民園廣場與五大道公園兩大城市地標,為五大道這一百年歷史街區注入全新活力。

“民園1920街區”亮相(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 攝)

此次改造過程中,街區內建筑立面與圍墻進行了全面修繕,鋪裝更新了路面及便道,打造了一批景觀節點與夜景燈光系統,布設全新的智慧化戶外家具,街區整體品質得以全面提升。

改造工程著力破解歷史街區的“圍墻困局”,通過拆除圍欄、破除封閉院落,將三處低效空間轉化為開放共享的公共文化載體。大龍郵局前廣場摒棄傳統圍合設計,打造歐式花園景觀,形成可駐足休憩的社交空間;湖南路22號原市排管中心班組站點轉型為“口袋公園”與特色商業區,院內百年老磚瓦與現代文創店鋪相映成趣;原61中學教學樓主樓前廣場破除圍墻后,成為可舉辦市集、藝術展覽的街區中心廣場,同步對外開放的公廁解決好市民游客“方便”問題。

游客在街區內游覽(央廣網發 和平區供圖)

改造工程同步優化了五大道游覽動線,湖南路、洛陽道360米路段升級為步行街,形成串聯全域的慢行系統。創新設計的“設施帶”將監控、電箱等市政設備集約化布局,搭配庭院燈與花箱等,形成秩序感強烈的帶狀空間。4塊鑲嵌于道路中心的黃銅地雕,以圖文形式講述歷史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修繕中發現的百年老磚、瓦片及井蓋則被嵌入公共空間展示,讓老物件煥發新生。

區別于常規市容整治,此次改造統一采用文物修繕標準的修復方式,對街區內文物建筑和風貌建筑實施修復。采用脫漆工藝去除外檐墻面數十年的涂料層,通過勾縫、涂刷憎水劑恢復清水磚墻原貌,讓被歲月遮蔽的磚雕紋飾重見天日。針對河北路洛陽道口歷史建筑震損坡屋頂,依據歷史影像進行結構復原,再現百年前的精工細節。

在風貌提升的同時,此次改造也著力解決居民生活“痛點”。針對里巷小院實施“微更新”計劃:更換防盜院門、修復老舊門窗、翻新樓道地坪,并對建筑外立面和圍墻進行保護性粉刷。與此同時,通過飛線入地、屋面排水系統改造等,消除安全隱患,更加彰顯“人民城市”建設理念。

今日的“民園1920街區”,以嶄新之姿重新敞開懷抱,為市民游客帶來更加優質、舒適、安全的游覽體驗,也為和平區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