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7月11日消息(記者褚夫晴 實習記者劉雨桐)7月10日,“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國資國企數字化技術應用推介會”在天津成功舉辦。本次推介會由天津市國資委主辦,天津國興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天津海河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吸引了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參會企業嘉賓、高校專家學者、中央企業代表、頭部民企代表、市屬國企代表等近260人參與。活動聚焦天津國資國企數字化技術應用成果展示,借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在津召開之際,搭建了一場共商共探數字經濟技術交流、項目對接與國際合作的平臺。
王智毅致辭(央廣網發 劉雨桐 攝)
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智毅在致辭中表示,當今世界,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經濟格局。近年來,中國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成效顯著,天津作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和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了顯著優勢,天津國資國企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更是勇立潮頭,成果豐碩。上合組織各國嘉賓、專家學者和央企、國企、民企代表齊聚津城,共商數字經濟交流合作,彰顯了上合組織國家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對于促進各方優勢互補共享成果、攜手應對全球數字轉型挑戰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合作方向上,王智毅提出強化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數字技術創新協同攻關、健全數字經濟治理協同機制、拓展數字惠民領域務實合作等四項具體舉措,為未來各方合作描繪了清晰藍圖。
哈邁德·達維史博士致辭(央廣網發 劉雨桐 攝)
埃及前國家行政發展部長、前蘇伊士運河經濟區主席艾哈邁德·達維史博士在致辭中精彩比喻道:“數字經濟是新時代的絲綢之路,它通過數據來連接,而不是跨過山谷與沙漠。”這條新絲綢之路,正在重塑國家競爭力、產業結構和全球合作格局。埃及正積極推動國企數字化轉型,推出了加強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推動人才與組織文化變革、建立協同生態系統、加強網絡安全治理能力四方面的工作舉措。他表示,中國和埃及在該領域合作契合度高,中國有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和豐富的國企改革經驗,埃及有年輕人才儲備和區域樞紐優勢,雙方可在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工業互聯網發展、數字人才培養、金融科技與跨境支付等方面開展合作,并建議設立中埃國企數字轉型工作組,圍繞標準制定、網絡安全和投融資建立專項機制。
此外,推介會還設有“互聯互通 互信互融”圓桌對話環節,該環節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邀請到數字經濟領域五位重量級嘉賓,圍繞“數字技術與數據要素如何看”和“數字經濟與數字產業如何干”兩大核心主題,結合“供應鏈和產業鏈”兩條鏈、“科研、生態、場景”三條線,深入探討數據要素賦能產業升級、數據鏈與供應鏈協同創新等關鍵議題,為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天津智慧”。
圓桌對話環節(央廣網發 劉雨桐 攝)
會中,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白長虹教授以“WaCLab幸福與創造實驗室的案例研究”為切入點,深入剖析數字創造力,解讀數字經濟底層邏輯,為理解數字經濟的核心機制提供了理論支撐。他提出,數字生態的構建離不開技術突破與協同共生。當前,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數據質量、隱私安全、產業鏈協同等多重挑戰。對此,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峰分享了企業在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近十年的探索實踐,詳細介紹了破解上述難題的具體路徑,以及如何推動醫療大數據賦能產業鏈、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凸顯了醫療大數據在產業鏈中的重要價值。而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協同發展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京東科技副總裁王濤就此解析了供應鏈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從“單點優化”到“全局協同”的跨越式發展過程,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實踐參考。數字化轉型離不開高校的智力支持,天津大學馮偉主任在發言中闡述了高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經濟新生態,強調了產學研融合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技術的最終落腳點是服務民生,天津軌道交通集團董事長吳秉軍分享了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包括智慧城軌建設以及哈薩克斯坦項目的成功輸出,展現了“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在國際化進程中的成果,彰顯了數字化技術在傳統民生產業升級中的巨大潛力。
此次推介會的舉辦,推動了天津國資國企數字技術解決方案與上合組織國家創新活力、發展需求的碰撞,展示了天津國資國企成果,更讓世界看到天津是一座擁抱數字時代的開放之城,看到天津國資國企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擔當與作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介會從籌備階段便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每一個細節,所有推介材料均選用經環保再生紙印刷。這一舉措的背后,體現出天津國資國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投身推動社會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
未來,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天津國資國企將以此次推介會為新起點,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紐帶作用和賦能作用,持續拓展合作新空間,讓數字經濟發展紅利惠及更多民眾,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貢獻“天津智慧”與“天津方案”,共同譜寫數字經濟時代合作共贏新篇章。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