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大連)國際文化旅游產業交易博覽會上,來自大理鶴慶的《雙生萬象》銀壺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國家級“中藝杯”金獎,為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再添新彩。
走進鶴慶手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一把以“一壺雙口”為核心設計、表面鏨刻著大象與孔雀紋樣的純銀壺映入眼簾,壺身浮雕層次分明、栩栩如生。
《雙生萬象》銀壺和獎狀
“這個是我們團隊創作的作品《雙生萬象》,一壺雙嘴,一邊是大象頭,一邊是孔雀頭,通過兩個飛天把手,把云南和東南亞、南亞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鶴慶銀匠李金柱介紹,作品的設計承載著云南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寓意,呼應“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文化交融,以銀壺為載體,巧妙結合云南元素與東南亞符號,成為“民心相通”的具象表達。
獲獎的李金柱、田銀忠是新生代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展現出鶴慶匠人堅韌不拔、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工作臺上,鶴慶銀匠田銀忠正在認真地鏨刻銀器,他的目光隨著鏨刀的起落精準移動,每一次敲擊都是他數十年經驗的精彩展示。
《雙生萬象》細節
田銀忠說:“今天我們講的這個銀壺浮雕鏨刻,它分為三大步驟。第一步是你的心中有畫,把圖案繪畫到銀壺的表面;第二步是我們用粗的鏨刻刀,進行輪廓的鏨刻刻繪;第三步是一個精雕的過程,用點線面的結合把它的美感體現出來。在制作的過程中考驗匠人的耐心,還要注意好力度。”
在鶴慶手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有一組日照金山壺系列作品,將世界上的十大名山鏨刻到銀壺上,有大眾所熟知的梅里雪山、玉龍雪山等名山。鶴慶銀匠在守正創新中,將鶴慶銀器帶出云南,走向世界。
日照金山壺系列作品
如今,鶴慶銀器鍛制技藝領域的匠人們正以熱情、包容、創意、開放的姿態,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這門古老的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李保彤 趙春梅 楊帆)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