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葉子的36小時蛻變(央廣網發 來源:永德縣融媒體中心)
央廣網臨滄5月15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在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三寶山下,茶山郁郁蔥蔥,一片片嫩綠的新葉正在這里開啟從鮮葉到普洱生茶的蛻變之旅。通過采摘、萎凋、殺青、揉捻、干燥五道主要工序,一片葉子在36小時內完成“生茶”形態的定格。這不僅是物理狀態的轉變,更是自然饋贈與人工技藝交融的見證。
據了解,永德縣地處北緯23度黃金茶葉種植帶,海拔高、氣候濕潤、日照充足,是云南優質茶葉的重要產區之一。其中,忙肺茶作為永德代表性普洱茶,因其原料細嫩、香氣清揚、湯色明亮,深受市場歡迎。
清晨時分,茶農們踏入山間茶園,按照“一芽二葉”的標準進行人工采摘,力求保留葉片的完整與鮮活。采下的茶青經由陽光晾曬,水分緩慢蒸發,葉片自然舒展,開始進行初步的內含物轉化。
隨后,茶葉進入“殺青”工序。在柴火灶臺上,制茶師傅用傳統鐵鍋高溫翻炒,通過高溫短時處理抑制酶活性,鎖住茶葉本香。殺青后的茶葉趁熱進行揉捻,使細胞破壁、茶汁外溢,條索初現形態。最后,茶葉回歸陽光,完成干燥定型,形成緊結的干茶成品。
“從采青到干燥成茶,整個過程大約36小時,期間對溫度、濕度、翻動頻率都有嚴格控制。”一位當地制茶人介紹說,忙肺茶不僅保留了普洱生茶應有的清香與活性,還具有一定的陳化潛力,適合長期存放。
一片葉子的短暫旅程,濃縮著高原生態的風土氣息,也展現了云南茶人對技藝的執著堅守。近年來,永德縣持續挖掘普洱茶非遺工藝,推動茶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在保留傳統制茶技藝的基礎上,當地不斷優化標準流程、提升產品品質,積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茶葉品牌。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