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9月22日消息(記者 趙貝貝)近日開幕的昆明國際花卉展上,云南月季種業創新研究院的展區成為全場焦點。色彩繽紛、形態各異的月季新品種簇擁綻放,清新馥郁的香氣縈繞展臺,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欣賞。
云南月季種業創新研究院展臺布置簡潔而富有層次,不同色系、花型的月季被分區域陳列。有的花朵層疊如錦、色澤濃郁,有的則清新淡雅、暗香浮動。云南月季種業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李淑斌向記者介紹,此次展出的99個切花月季品種均為首次亮相,其中不少具備“有香無刺”的優良特性,標志著中國月季育種正在邁向市場化、規模化、自主化的新階段。“這批新品中,很多都實現了我們所說的‘有香無刺’不僅彌補了傳統月季香氣不足的遺憾,還顯著減少了莖稈刺量,更方便采后處理與包裝運輸,降低了損耗,更貼合家庭消費和商業市場的需求。”李淑斌說道。
展區展出的“中國芯”月季(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市場導向的育種成果,離不開背后系統化的創新機制支撐。據了解,云南月季種業創新研究院是由云南艾薔薇園藝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省級研發機構。李淑斌表示,團隊成立十年來,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育種路線,目前已累計申請月季類品種專利295項;2024年雜交種子篩選規模突破100萬粒,年育種規模已達全球領先水平。
此外,一種“產研小院”的創新模式在種業創新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李淑斌于2014年從法國歸國后創辦該模式,推動科研單位與市場實體深度融合,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產研小院”模式通過引進種業導師、組建市場化攻關團隊,改變了以往科研與產業“兩張皮”的困境。目前,該模式已在全國范圍內聘任16位種業導師和10位研發顧問,設立3個專家工作站,為一線育種人員提供持續技術賦能。
同時,在云南晉寧、永德、滄源、廣南四地孵化四家種業企業,初步形成月季育種的“集團軍”格局,并先后獲批“云南月季種業創新研究院”“云南省省級薔薇屬種質資源圃”等四個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其中,種質資源圃已保存各類薔薇屬種質材料30萬余份,創制核心親本10000余份。
游客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對我們來說,市場是育種工作唯一的‘出卷人’和‘閱卷人’。”李淑斌語氣堅定說道,“只有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品種,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回報、為花農帶來收益、為產業帶來競爭力。”截至目前,“產研小院”體系下企業已申報月季新品種251個,獲得授權6個,全部實現產業化推廣。
展會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卉經銷商、種植企業代表對這些來自云南的“有味道、無刺”月季表現出強烈興趣。一朵朵輕盈綻放的月季,不僅傳遞著云南作為“花卉王國”的產業底蘊,更見證了中國月季種業從依賴引種到自主育種、從科研主導到市場驅動的歷史性轉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