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9月23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秋日,稻浪翻金,碩果飄香。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和豐收的喜悅。正值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云南各地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產業提質為路徑、以群眾增收為落點,鋪展開一場金色的豐收盛宴。
大理石榴豐收(央廣網發 楊繼培 攝)
昆明市官渡區,游客在稻谷地打卡(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在玉溪市元江縣羊街鄉,哈尼族傳統盛會“喍奢扎”如期而至。萬畝梯田稻谷飄香,哈尼群眾身著盛裝,載歌載舞,以非遺展演、傳統競技等活動感謝自然饋贈,共慶豐收。層層金黃梯田,不僅是一幅美麗畫卷,更承載著群眾增收的希望。
哈尼族群眾祈福慶豐收(央廣網發 元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哈尼族群眾在舞臺上載歌載舞(央廣網發 元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個舊市賈沙鄉丫沙底的旱地優質稻基地,同樣迎來了收獲時刻。鼓聲陣陣中,兩條長龍穿梭稻田,稻穗隨鼓點顫動,熱鬧非凡。從2023年試種到如今推廣1萬畝,旱地優質稻憑借抗旱、耐貧瘠、產量穩等特點,讓“石頭地”長出稻谷,預計產量超5500噸,可帶動群眾增收1300余萬元,改變了山區群眾“買米吃”的歷史,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突出。
當地群眾手持農產品,慶祝豐收(央廣網發 馬子豪 攝)
當地群眾收割稻谷(央廣網發 馬子豪 攝)
臨滄市永德縣烏木龍鄉扎模村,2500畝藠頭正值豐收。村民忙著采收、清洗、運輸,田間地頭一派繁忙。這里產出的藠頭肉質飽滿、色澤晶瑩,深受市場青睞。隨著訂單農業推進和交通改善,藠頭種植面積由百畝擴展到千畝,今年預計總產值可達1000萬元,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致富菜”。
農戶正在挖藠頭 (央廣網發 祁學軍 攝)
在昆明市呈貢區,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23日正式開幕。江尾社區主會場依托滇池岸線和田園景觀,打造“春油菜、夏荷花、秋彩稻、冬土豆”的農旅體驗,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2024年,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45萬元,農文旅融合發展成效初顯,江尾社區也因此入選滇池沿岸美麗鄉村和昆明市農文旅融合發展重點鄉村。
當地群眾展示各類農產品(央廣網發 呈貢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游客感受長街宴(央廣網發 呈貢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哈尼山寨到高原稻田,從藠頭田野到湖濱鄉村,豐收的喜悅在云嶺大地次第奏響。科技賦能農業生產,訂單農業拓寬增收渠道,農文旅融合釋放鄉村活力。一個個豐收故事,匯聚成新時代云南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