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保山5月13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近年來,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探索形成了特色鮮明、運維高效的污水處理模式,為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新動能。
如今的壩灣村(央廣網發 張曉玲 攝)
在潞江鎮壩灣村,一座占地僅338平方米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隱于綠草之間,運行安靜有序。通過污水管網收集,村民生活污水依次經過化糞池、格柵調節池和改良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最終轉化為可用于灌溉農田的“活水”。
“這里采用三維固定化生物簾(T-Bic)技術,設計處理能力為日均70噸,出水水質達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三級標準。”項目技術負責人谷玨介紹,污水站配備智能管理平臺和手機端APP,實現運行狀態實時監控、異常自動報警,提升了設施運行效率。
該處理站采用太陽能供能,設施多為地下布設,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項目具有穩定高效、低碳環保、運維簡便等優點,建成后無須支付電費、藥劑費及高額運維費用,破解了傳統污水處理站‘建得起、用不起’的難題。”保山市生態環境局隆陽分局副局長楊山川表示。
污水治理的成效正逐漸顯現。村民劉忠偉家中院落干凈整潔,花草茂盛。“現在污水集中處理,家里淘米洗菜的水我都留著澆花,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他說,污水處理站建成后,村里再無污水橫流現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民正在澆花(央廣網發 金潤 攝)
壩灣村黨總支書記陳子維介紹,污水處理設施覆蓋3個村小組,服務人口超過1400人,涵蓋旅游業態、咖啡館等商業點位,為村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隆陽區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13座,其中集中式17座、分散式12座、資源化利用類184座。全區286個行政村中已有163個完成治理,治理率達56.99%,預計到年底將超過61%。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資源化利用和生態化治理,持續推進污水治理提質增效。”楊山川表示,隆陽區將強化設施運維監管,推動污水達標排放,同時加強宣傳引導,鼓勵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共建共享生態宜居家園。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