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浙江未來重點打造的是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和文化等“八大萬億產業”,特色小鎮就是這八大萬億級產業的主要載體。
除了耳熟能詳的云棲小鎮、夢想小鎮和基金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原創地,浙江小鎮正呈現越來越多的形態——位于杭州之江地塊的藝創小鎮,2016年1月26日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從被關停的水泥廠到西湖區與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三方合作共同打造的“藝術+”小鎮,它的“履歷”是踩著時代的步點,一步一個腳印發展而來的。
就像浙江曾經@全國時說的那樣:打破行政體制,讓市場主體說話,用產業發展帶動城鎮建設,這是浙江創建特色小鎮的經驗。
讀書創業都在小鎮
創業園與美院血脈相連
“在這兒有太多讓我眷戀的東西,我的學長在這里,我的老師在這里,我在這里讀書,我在這里創業,我在這里哭過,也在這笑過,我在這里尋找,也在這得到。”稍微改變一下《北京北京》的歌詞,用上這樣大串的排比,仿佛最能說明30歲的莊國強對于杭州西南面的藝創小鎮的感情。
“我從美院畢業,然后就進小鎮創業了,幾乎是無縫銜接。”坐在位于小鎮鳳凰·創意大廈一樓的新體驗店里,莊國強覺得自己的創業歷程走得特別“理所應當”。
莊國強在美院動畫系學的是數字媒介交互設計,當時還是2009年,iPhone3還需要從國外代購,“還沒畢業就去了騰訊、網易實習過,但是從來不覺得自己應該是上班的,而是應該創業的。”
他和同學們的首次創業就選擇落腳在了當時的鳳凰·創意國際園區,因為園區和中國美院本就血脈相連,“園區有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優惠政策,雖然其他園區也有這樣的政策,但是扛不住我的老師、師兄師姐都在這里呀。”而且,早前他在中國美院校內的創投會上就認識了當時從園區來的指導老師。
莊國強和他的其他兩個合伙人,在這里有了一個30平方米的辦公室,“左鄰右舍都認識,園區內也是差不多的圈子、年齡的朋友,挺開心的。”如今,他們已經從創意園內的孵化企業,變成了一定規模的文創企業,入駐了鳳凰·創意大廈。
而像這樣從學校時代就和小鎮血脈相連,最終在小鎮創業、成長的企業公司非常多——
出現在杭城大街小巷的G20 LOGO就出自園區的美院教授袁由敏,他創辦的公司九月九號設計工作室就在園區內。世界互聯網大會會標設計來自園區企業形而上美院教授陳正達團隊、每天晚上在武林廣場上演的亞洲最大的3D裸眼光影秀來自美院教授鄭靖團隊、錢江沿岸G20濱江沿岸墻體藝術動畫來自園區的創意新銳佰影公司……未來,藝創小鎮也將打通和浙江音樂學院的血脈,尋找更多與音樂有關的“藝術+”。
融資的這個概念
是從黨課上聽來的
“空色網站一開始就是燒錢,這個大部分原因是我們想有自己的倉儲。”莊國強說,幾個合伙人的錢都燒完了,怎么辦?
沒想到機會降臨在了一個他想象不到的地方。
“有一次我們上黨課,按照慣例支部的同學都要發發言的,我當時也是一時嘴快,就說了句,缺錢呀!”莊國強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挺不好意思的。
但是他沒想到,園區真的送來了一個辦法——找人融資。莊國強說:“當時都沒想到還有融資這回事,一點概念都沒有,后來就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了。”
2014年他們迎來了“天使輪”的投資,“11月份左右拿到錢的,真是解決了燃眉之急,當時我們要是再沒有錢,估計就要轉型了。”莊國強說,現在空色商城已經得到了行業人士的認可,和全國的藝術培訓機構老師簽訂了戰略合作的意向。
其實,現在藝創小鎮內的企業找融資更加方便了,因為文創行業綜合性創投服務平臺“鳳創匯”就在小鎮內,在成立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已舉辦20多場投融資路演,達成意向投資金額超過1.4億。
工作人員表示:“小鎮的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大的藝術教育社區、全民共享的藝術生活家園和全國最強的文創設計航母’,凡是符合這樣目標的活動,都是可以為小鎮的血肉,可以為小鎮引來更多人氣,吸引更多業內的資源,也是做好服務,讓相關的企業可以帶來各自的資源,讓小鎮這個軀體更加豐滿。”
專家觀點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翁建榮:
特色小鎮不能百鎮一面,要做“單打冠軍”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翁建榮表示,特色小鎮是浙江加快探索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促進浙江經濟向現代化的創新實踐,是培育經濟新動能的創新載體,它以獨特的內涵特征,努力探索創新形態和模式,引領未來經濟發展。“新理念、新路徑、新政策、新機制、可持續”是浙江特色小鎮的真正靈魂所在。特色小鎮不能“百鎮一面”,每個小鎮都必須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來培育,整合特色產業的價值鏈、創新鏈、資金鏈等,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打造全國乃至全球的“單打冠軍”。在小鎮功能上,每一個特色小鎮都要圍繞特色產業,聚合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區功能,在小鎮的空間里實現四大功能的有機融合。
對于特色小鎮下一步發展,他給出了三點意見:第一,突出質量,打造高品質的特色小鎮,下一步要優中選優,重點選擇大企業、大集團、央企、浙商回歸,高新技術企業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第二,建設個性化的特色小鎮,注重差異化發展,因地制宜,引導特色小鎮圍繞一個領域,甚至一個產品,形成全國甚至全球的單打冠軍;第三,指導小鎮形成獨特的風格,引導小鎮做亮生態特色、人文特色、建筑特色,推進業態、生態、文態、形態的融合。 (浙江在線記者 黃鶯 通訊員 戴丹 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