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的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在寧波揭曉。寧波奉化下王渡遺址I期發掘、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Ⅱ期發掘、良渚古城鐘家港及池中寺遺址、紹興平水鎮蘭若寺南宋墓地、永嘉坦頭唐代甌窯遺址、開化明代龍坦青花窯址、杭州西湖景區南高峰遺址、杭州市臨安區政府五代古建筑遺址8項考古發現成功入選。
今年的匯報會上,來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14位匯報人帶著參評項目一一亮相。與往屆相比,今年的評選現場不僅云集了省內眾多考古大咖,還新增了專家點評環節。現場,專家們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觀點“交鋒”,場面一度十分火爆。
8大考古重要發現脫穎而出 8090后來匯報
2017年,浙江省考古工作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50項考古調查與發掘,其中發掘21項;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54項考古調查與發掘,其中發掘12項;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47項考古調查與發掘,其中發掘8項;
……
在上百項考古發現中脫穎而出,2017年度省8大考古重要發現憑的是什么?
率先登場的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寧向大家匯報了寧波奉化下王渡遺址I期發掘情況。該遺址復雜的文化因素令人驚嘆,在這里,李永寧與團隊發現了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因素,也發現有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時期的遺物。而印象中的河姆渡文化聚落多依托丘陵、山地分布,下王渡遺址卻是罕見的依托平原設居址,這對研究寧紹地區史前文化的變遷提供了新的視角。“下王渡遺址顯示的各時期疊壓關系十分完整,它所延續的歷史內涵延續可以說是創造了寧紹地區史前考古的記錄。”省考古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孫國平也忍不住為該遺址的考古發掘錦上添花。
書藏古今,港通天下,自古以來,寧波就與大海難解難分。來自寧波考古研究所的雷少匯報了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Ⅱ期發掘情況。這處遺址可不一般,它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制海鹽的遺址,制鹽灶等工具的出土顯示,4000多年前的制鹽工藝與傳承至今的土法制鹽如出一轍。
來自省考古所的王永磊和武欣匯報了2017年良渚古城鐘家港及池中寺遺址考古收獲。PPT上的背景是良渚“神徽”,兩位年輕的考古人登臺后,不急不躁,向大家“抖”出了許多“硬貨”。
今年是良渚古城考古發現十周年,這座包含內城3平方公里、外廓城8平方公里和外圍水利系統100平方公里的千年古城遺址,在世界同類遺址中極為罕見,堪稱“中華第一城”。
雖然許多人對良渚十分熟悉,但對鐘家港和池中寺不甚了解。王永磊介紹,鐘家港中段的發現屬于良渚文化早期的生活廢棄堆積。而武欣則將“池中寺”稱為“皇家糧倉”,因為這里出土有近20萬斤炭化稻谷,對良渚古城考古意義巨大。
時間從史前時期跨越到南宋,來自省考古所的羅汝鵬進行了紹興蘭若寺南宋墓地的匯報。蘭若寺墓地建于南宋后期,是目前所見浙江地區規模最大的南宋墓葬。在宋六陵已遭毀壞的現狀下,蘭若寺大墓可以認為是浙江境內規格最高的宋墓之一。不過,這究竟是誰的墓?一切還有待考古專家們的繼續考證。
在今日公布的8項浙江省考古重要發現中,有兩處窯址遺址成功入選,它們是永嘉坦頭唐代甌窯遺址和開化明代龍坦青花窯址。去年進入省考古所工作的張馨月是名90后,她向大家娓娓道來首次完整揭露的唐代甌窯窯場。“該窯址出土的一件匣缽上,發現“余王監”三個字,一件瓷碗上出現了“官作碗”字樣。”這些令人驚喜的發現,對理解整個唐代窯業管理制度具有指向性的意義。
緊隨其后進行介紹的,是張馨月的師兄,同樣來自省考古所的謝西營。浙江的青瓷文明聞名中外,那么浙江的青花瓷窯址怎么樣呢?謝西營介紹,從目前考古發掘情況來看,開化明代龍坦青花窯址是浙江地區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花瓷窯址,時代可到明代正德年間,為學者探究“青花浙料”這一學術問題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杭州西湖景區南高峰遺址與杭州市臨安區政府五代古建筑遺址成為了今年省考古重要發現中的古建筑遺址代表。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記錄下雙峰之美:“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云霧半腰橫。縱然遮得青蒼面,玉塔雙尖分外明。”
來自杭州市考古所的楊曦說,為了配合杭州市南高峰景觀提升改造工程,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南高峰塔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350平方米,發現五代至宋,以及明清建筑遺跡,出土少量瓦當、滴水、塔磚等建筑構件。
對于大家所關心的地宮問題,楊曦表示,根據揭露的塔基情況,南高峰塔并未營建地宮,這一現象也說明五代吳越國時期地宮尚未成為佛塔興建中的規制。此外,依據考古遺跡、文獻記載和浙江現存的古塔、民國老照片等,杭州考古所聯合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海對南高峰進行了概貌性復原。
杭州市臨安區政府五代古建筑遺址情況由來自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王征宇進行匯報。今年4至10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臨安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在配合臨安區政府地下車庫人防工程建設的考古發掘中,于一號探方(T1)內發現五代古建筑遺址,并揭露宋、元等不同時期建筑遺跡多處,出土大量瓷片及銅錢、文字磚、瓦當等遺物,部分磚上發現 “官”、“官用”、“大”、“東”、“上”等文字,具有重要價值。
此次發掘區域恰位于錢镠墓西,且鄰近衣錦街,地理位置重要。發掘揭示的五代建筑遺跡應屬吳越國在臨安境內的一處重要高規格建置,由于發掘面積有限目前尚難以進一步明確其性質。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良渚古城鐘家港及池中寺遺址考古為課題型考古外,其余7項均為配合基建的搶救性發掘。在發掘與保護之間,考古人一直在尋求平衡點。如今,考古工作者的視線愈發長遠。為了對遺址進行更好地保護,遺址公園建設、多學科合作、環境變遷、現代社會問題等都在考古人關心、思考的范圍之列。
“考古充滿了樂趣,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也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對于今日年輕考古人在匯報會上的出色表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感到欣慰。“今天的匯報會,正是考古人傳幫帶作用的最好體現。”
據悉,為了使公眾對考古事業有更多的了解,浙江省考古學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計劃在2018年文化遺產日舉辦考古公眾分享會。屆時,將精選3、4項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進行現場分享,讓考古學走進大眾生活。
【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名單】
寧波奉化下王渡遺址I期發掘
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Ⅱ期發掘
良渚古城鐘家港及池中寺遺址考古
紹興平水鎮蘭若寺南宋墓地
永嘉坦頭唐代甌窯遺址
開化明代龍坦青花窯址的發掘
杭州西湖景區南高峰遺址
杭州市臨安區政府五代古建筑遺址 (浙江在線記者 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