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徽主場活動在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犁橋村舉行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9月23日農歷秋分,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徽主場活動在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犁橋村舉行。

在這場“豐收派對”上,農民是絕對主角,他們以科技為筆、熱忱為墨,書寫著倉廩充盈、村村美景、家家豐年的“田園詩篇”。

新農人聯歡:執麥話豐年,科技繪新景

與往年不同,今年豐收節主場的聚光燈下,一位特殊的人物格外引人注目——來自銅陵本地的“新農人”方慧娟,以主持人的身份,自信從容地向八方賓朋講述著安徽農業的豐收故事。她的登場,成為本屆豐收節“農民主角”理念最生動的注腳。

“今天的安徽,皖北平原的智慧農場奏響‘數字牧歌’,皖南林間的特色經濟結出‘生態金果’……”方慧娟以親切的鄉音和飽滿的激情,描繪出一幅幅科技賦能、色彩斑斕的現代農業畫卷。

方慧娟的脫穎而出,是安徽“新農人”群體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活動現場,由新農人與青年歌手共同演繹的歌舞《打開豐收門》,更是將這種新氣象推向高潮。他們用歌聲與舞姿,表達了年輕一代扎根鄉土、用科技重塑農業的豪情。

隨后,來自阜陽、淮南、銅陵、六安、安慶等地的種糧大戶、養殖能手、新業態代表、農業企業家與AI機器人一同,將金燦燦的種子播入“豐收碗”,象征著傳統農耕智慧與現代科技創新的“雙向奔赴”,開啟了未來農業的希望之門。

豐收節上的智能裝備

科技獎閃耀:創新動力強,產業聚鏈成勢

豐收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硬核支撐。

活動現場,2024年度“安徽農業科技推廣獎”正式頒發。來自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的江海坤、安徽農業大學的饒元、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的段國慶、太湖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王加文、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唐杉榮獲推廣類成果一等獎;來自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的張培江,安徽農業大學的胡宏祥、王華斌、陳琪、朱梅等榮獲科普類成果獎。

自2022年以來,該獎項已評出推廣類成果獎107項、科普類成果獎15項,持續為安徽鄉村產業“樹林變森林”、聚“鏈”成勢注入強勁動能。

來自銅陵市天門鎮興化村的洪登寶展示今年的“姜王”

姜王登臺:銅陵白姜香,共品豐收味

“咬口生姜喝口醋”,安徽物產豐富,處處是寶。

作為東道主的銅陵,捧出了其瑰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銅陵白姜”,它的種植系統還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將慶典推向高潮的是連續舉辦13年的“姜王”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天門鎮興化村的洪登寶憑借姜塊碩大、形如佛手、香味濃郁的白姜榮膺“姜王”,錢霞、王根勝、邵興根、朱賢發、王相春五位姜農獲優秀獎。

拔河比賽“拔”出了新時代農民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精氣神

趣味競技:農民運動會,燃動豐收季

“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豐收節現場,粗壯的麻繩兩側,兩隊農民正展開力量的角逐。隊員們腳蹬泥土,身體后仰,面龐因用力而漲紅;場邊圍觀的觀眾揮舞雙手,吶喊助威聲震天響。從力量爆發的拔河賽場,到趣味橫生的運動項目,再到激情四射的“村BA”……農民在競技中釋放壓力、分享快樂,展現了勞作之外的健康生活新風尚。

收南瓜接力賽,日常農活巧妙改編為趣味運動

新農人聯歡,科技獎閃耀,姜王登臺……從新農人自信執麥,到科技獎項碩果累累,再到白姜香飄四方,這場豐收盛會全面展現了安徽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蓬勃氣象,預示著江淮沃野更加可期的未來。(記者 彭旖旎)

編輯:鮑玉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