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大硅谷科技園以科技創新引領轉型,蕪湖經開區“三湖”片區促進產城融合,淮北老電廠片區蝶變皖北文旅地標,黃山微改造煥活兒童友好空間……如今的安徽,城市更新正以多元形態重塑城市肌理,讓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城市特質加速顯現。近日,全國城市更新工作推進會在蕪湖召開,安徽的實踐探索為全國城市更新提供了鮮活樣本。

近年來,安徽立足實際,創新形成“體檢先行、數智賦能、運營前置、盤活存量”的特色打法,涌現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逐步構建起具有安徽辨識度的城市更新工作體系,為全國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貢獻安徽智慧。

體檢先行找準城市更新著力點

城市體檢是城市更新的基礎。我省堅持“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建立體檢技術導則動態更新機制,開展“綜合體檢+專項體檢”,并在全國率先實現城市體檢市、縣全覆蓋。

“體檢先行,才能找準城市更新的著力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體檢結果與政府投資計劃重大項目庫聯動,實現全省80%以上更新項目與體檢問題精準對接。

過去五年間,結合城市體檢發現的問題,全省組織實施重點更新片區51個、謀劃推進重大項目5600個,已完成投資4300億元。

近日正式上線運營的中國建造(安徽)互聯網平臺,正以“數字引擎”之力為城市更新注入強勁動能。該平臺是住房城鄉建設部與安徽省共同推進的重大創新發展事項,目前上線運行了建材商城、智慧工地、人才服務等12個應用場景模塊,基本形成“數字底座+應用生態”服務體系。

“平臺在重塑產業生態、集聚要素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展現出強大應用價值和市場吸引力,有效賦能城市更新,為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和實施路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運營前置提升城市更新可持續性

城市更新不能“一改了之”,持續煥活才是根本。

走進寧國市河瀝溪老街,鮮活歷史印記與潮流新業態交相輝映,吸引了八方來客。曾因水運商貿繁盛的河瀝溪再次成為人流聚集地。而兩年前,該片區還面臨建筑破舊、路網不暢、公服配套不全等問題。

如何更新?寧國市政府授權市屬國有企業作為片區更新的實施主體,強化運營前置,探索“策劃+融資+運營”一體化模式。策劃階段便組建專業團隊全程參與規劃、設計與建設,謀劃涵蓋交通路網、老舊小區、智慧停車等25個項目。同時采用“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拼盤方式多元融資,為更新工作筑牢保障。

“我們提前對文創、購物、餐飲、休閑等元素進行合理布局,重點招引省級非遺畬族民俗、龍窯技藝,復興本土百年老店,并引入年輕業態,為后期活化利用奠定基礎。”河瀝溪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常態化開展的文化活動更讓老街持續聚氣引流,成為城市文旅新熱點。

合肥合柴1972文創園、蕪湖老船廠、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塘片區……安徽堅持以“運營前置”為核心,積極引導支持城市運營商參與更新策劃,將閑置廠房、老舊辦公樓、廢棄住宅等低效資產,轉化為文化地標、市井街區、潮流聚集地,實現“建得好”與“管得久”的有機統一。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們將強化運營前置賦能,健全全鏈協同的長效機制,以市場化思維提升城市更新可持續性。”

民生改善與城市更新形成良性互動

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更新最終的落腳點是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

“現在車位多了,家門口就有口袋公園,養老、上學也方便,生活幸福感直線上升!”談及蕪湖市鏡湖區北門口社區的變化,居民們無不拍手稱贊。作為典型的老城區,轄區內老舊小區密集,社區服務長期存在覆蓋面不足、供需匹配度低、服務資源整合能力弱等短板。

“我們秉持‘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精細理念,堅決不搞大拆大建,通過‘盤活閑置資產、煥活低效空間、激活服務效能’的系統策略,讓老城區煥發新生。”大礱坊街道黨工委書記鄭聰介紹,社區以“城市體檢”為抓手,發放有效問卷530份,召開20余次居民協商會議,精準摸清群眾對接群眾需求,讓更新工作靶向發力。基礎設施得到提升,

更新后的北門口社區,完成供水管網更換、道路硬化及停車位增設,新建口袋公園與慢行步道;打通北壇正街斷頭路,與蕪湖古城無縫銜接;新建幼兒園并引入專業機構運營養老服務站,保障“一老一小”需求;改造九蓮塘公園湖心島閑置公房為群眾文化活動中心,讓閑置資產煥活新生。

此外,蕪湖市還充分利用橋下灰色空間,打造朱家橋尾水凈化公園、三橋體育公園,既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也為市民增添了休閑好去處。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省將民生改善貫穿城市更新全過程,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公共設施補短板、生態環境提質等一系列舉措,加強城市空間形態、功能布局、環境品質等系統設計和提升,讓更新成果可感可及。

“十四五”以來,全省累計更新改造各類城市地下管網2.2萬公里,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6178個、惠及居民124萬戶,更新加裝電梯1.5萬臺,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8.6萬個、“口袋公園”944個、城市綠道2824公里,實現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

  在“十五五”的新篇章里,我省將深入貫徹全國城市更新推進會部署,持續以釘釘子精神抓實抓細城市更新工作,推動城市發展呈現要素匯聚、活力強勁、近悅遠來的生動局面,奮力抒寫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安徽答卷!(記者 檀美玲)

編輯:徐秋韻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