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相繼閉幕,會議緊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脈搏,以問題為導向,為以作風建設新成效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擘畫藍圖、明確路徑。來安縣聞令而動、主動擔當,以 “嚴” 字立標、“實” 字見效,在答好省委 “創新之問” 的實踐中,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三次產業協同發力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

面對復雜外部環境與繁重發展任務,來安縣錨定“五個堅持”“五個再突破”,攻堅克難,推動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工業經濟重拾增長動能。

1-7月,全縣規上工業產值達266.5億元,32家企業產值超億元,5家企業突破10億元;助力企業“智改數轉”,成功獲批14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家企業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捷泰科技斬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省先進級智能工廠稱號,F代農業成效顯著,小麥、油菜實現雙豐收,上半年新增1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達125家,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累計增速11.3%,位列全市第二。商貿消費活力迸發,組織32家商貿企業參與供需對接會、國際展會,助力企業拓市場、搶訂單,上半年外貿進出口額、直接外商投資總量穩居全市前列;消費品以舊換新交易1.2萬筆,銷售額4300萬元,發放150萬元消費券,帶動消費超2000萬元,同時成功入選安徽省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試點縣,縣域商業體系加速完善。

雙招雙引攻堅突破 營商環境持續創優

當前正值沖刺全年目標的關鍵期,來安縣緊扣“創新之問”,踐行“項目為王”理念,啟動雙招雙引“決戰決勝120天”攻堅行動,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1-7月,全縣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分別達37個、30個、22個,新開工與新投產項目數均居全市前列。在人才引育上,率先設立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基金,新引進83名高層次人才,簽約2家院士工作站,新獲批2家省級博士后工作站(全市第一)、2家市級博士創新工作站(全市第二)。有效投資穩步增長,15個省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6.71億元,投資完成率、項目開工率均達100%;前兩批省開工動員項目11個,開工率、納統率均為100%。此外,圍繞城市更新、民生基建等領域,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獲批9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6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25個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良好成果離不開優質營商環境。來安縣結合“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常態化開展“遍訪企業、助企紓困”,累計解決企業問題157件,辦結率100%、滿意率超99%;舉辦“金融賦能高質量發展”政銀企對接會,現場簽約30個項目,金額近60億元;持續優化政務服務,上線38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辦件4047件,“一件事”覆蓋率、群眾滿意度均達100%。

民生福祉精準落地 群眾幸福指數攀升

來安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抓實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基本保障愈發堅實,民生工程與為民“十件實事”有序推進,通過“2+N”主題招聘等活動,新增實名制就業520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超95%,創新“物質+服務”多元救助模式,成功獲批省級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醫療教育提質升級,縣醫院獲批省級三級綜合醫院,縣二院傳染病區醫技樓項目主體完工,縣級醫院慢病管理中心正式運營;滁州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專業學院揭牌,完成18個學校改擴建項目。

作風建設縱深推進 干事活力全面激發

來安縣將問題查擺與整改整治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關鍵,以嚴的基調、實的舉措推進作風建設。對照基層“四風”隱形變異表現與“四個責任”落實情況,通過自查、上級反饋、開門納諫、明察暗訪等方式,動態檢視問題、更新清單;實行清單化管理、銷號式推進,嚴格執行黨組織集體研究、書記審批等程序,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建立“常態檢查+定期研判+督辦推進”機制,抓實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侵害群眾利益、不擔當不作為、基層減負形式主義等5個專項整治及醫德醫風集中整治,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破除作風頑疾。同時,強化過程管理,從制度層面鞏固學習與整治成果,推動“轉作風、提士氣、促發展、往前趕”,不斷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聶飛 呂華)

編輯:張琳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