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公園里,打太極拳、慢跑的老人正強健身體;社區活動中心、老年大學里,書法班、合唱團、舞蹈團豐富著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這些場景,都是中國社會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的生動縮影。
老年志愿者教孩子們寫福字
今年年初,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3.1億,占全國人口的22.0%。億萬人已步入人生的金秋階段,與此同時,老年群體對生活品質、精神世界和人生價值的追求,也成為彰顯社會發展活力與治理溫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間賦予長者的,不僅是年歲的增長,更是智慧的沉淀、經驗的積累與精神的挺拔。無論是在家庭、社區,或是在專業領域,老年人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在家庭中以生活智慧教養子孫,是親情紐帶;在社區里投身志愿服務,是和諧關系之中樞;數十年如一日鉆研傳統手藝、堅守科研一線,蘊藏生命的厚度,為后輩立范。“積極老齡觀”與“健康老齡化”的核心,正是喚醒這份“銀發價值”——它不是夕陽余暉,而是歷經風雨的從容,是傳承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的寶貴財富。
“銀發力量·老齡盛典”7月23日在北京正式啟幕
央廣網“銀發力量·老齡盛典”的啟幕,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積極回應與創新實踐。活動聚焦各地老年榜樣,采擷他們在日常點滴、志愿服務、文化傳承與終身學習中的閃光故事,勾勒當代銀齡的精神圖譜。同時,以多場主題活動為橋,為老年人搭建起舒展自我、收獲認同的廣闊舞臺,立體展現活力長者的昂揚風貌。
當銀發長者在此相逢,各自的人生閱歷交織碰撞,既為老年群體的精神世界添彩,也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社會共識愈發深厚,夯實理解與尊重的根基。其更深層的價值,在于凝聚各界力量,一同求索更有尊嚴、更富品質的晚年生活之道,為養老事業匯聚起更廣泛的社會認同與支持。
養老服務人員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
人生的金秋,積淀著智慧,閃耀著價值。我們期待,通過這樣老齡文化平臺的搭建,能夠讓越來越多人看到感受到“銀發力量”,在全社會營造更加濃厚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氛圍,讓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央廣網評論員 田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