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慶9月16日消息(記者趙家慧)上下游鏈上企業突破100家、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功能膜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過半……誰能想到,安徽太湖,一個地處皖贛交界的偏遠縣城,從16年前開始,志在打造“中國膜都”。

這個人口不到60萬、面積不過2000平方公里的內陸縣此前也有一些工業企業,但大都屬于落后產能。“鍋爐廠、板材廠、服裝廠,這三樣占了一大半。”太湖縣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功能膜新材料是指具有光學、電學、分離、阻隔等一種或多種功能的膜材料,在新型顯示、通信、汽車、節能環保、醫用材料等眾多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前景一片大好。所以盡管經濟體量不大,區位偏遠,工業基礎薄弱,太湖縣依舊堅定地將其視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從“無中生有”到“集群成勢”

“膜”力的開始,緣于2009年太湖金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張科技)的落戶。作為太湖縣第一家功能膜產業企業,金張科技是東南沿海向內陸地區產業轉移的成功案例,為當地功能膜新材料產業的全面發展種下第一粒“種子”。

金張科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攝)

金張科技總經理助理吳傳耀介紹道,作為國內較早一批專注研究手機膜的企業,他們自主研發的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填補了國內健康顯示護眼膜領域的空白。近年來,隨著安徽新型顯示產業快速發展,為了應對京東方等省內頭部企業對功能膜的尺寸和應用場景提出的新需求,金張科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出2.7米寬幅的光學功能膜材料。

引進金張科技之后,太湖縣功能膜新材料產業以年均超20%的增速擴張。2024年,太湖縣產值達億元以上企業11家,5億元以上企業2家。由于功能膜產業鏈上的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大多體量有限,年產值能做到億元以上就算是大企業。

富印新材的產品廣泛應用于3C消費電子、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攝)

產值5億的企業除了金張科技外,還有安徽富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印新材)。2024年,富印新材實現銷售收入7.24億,同比上年增長33.02%。

富印新材的產品廣泛應用于3C消費電子、汽車、新能源等領域。“我們自主研發生產的OCA光學膠厚度僅0.025毫米,目前已成功進入全球頂級消費電子品牌供應鏈,成為國內少數實現高端膠粘材料進口替代的新材料企業之一。”企業副總經理高寒解釋道,這張膜是被用在手機觸摸屏底部,許多關鍵零件模塊都靠它固定。

如今,富印新材自主研發產品超100款,合作伙伴有華為、小米等知名企業。前不久,他們收到了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的邀請函,“這是我們第一次受邀參加開幕式,心情很激動。”高寒說。

完整產業鏈,構建核心增長極

隨著金張科技、富印新材這樣的企業落戶,越來越多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也被吸引到了太湖。華強科技、聯邦新材料、強潤新材料……產業鏈企業不斷集聚,太湖“膜”力初步顯現。2016年,太湖縣明確功能膜為全縣“首位產業”,積極為產業發展提供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務。

金張科技自身也從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攀爬。隨著技術含量的提升,企業規模也越來越大,其產品不僅運送到省城合肥,也運到3公里外的安徽泓冠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冠光電),在這里被加工成DELL、HP、聯想等品牌筆記本電腦的鍵盤背光模組。

為聯想研發的鐵板三合一鍵盤背光模組(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攝)

公司行政部經理方小應向記者展示:“這是專為聯想研發的鐵板三合一鍵盤背光模組,不僅更輕薄、散熱性更好,算下來,綜合生產成本還比原有產品更有優勢。”

作為功能膜下游企業,泓冠光電選擇落戶太湖不僅僅是因為家鄉情懷,更多是緣于公司生產的芯片、光學膜等產品要用到膜,找到相關配套的產品基本都能在太湖縣經開區找到,一年能節約各類成本5%到7%。

此外,通過構建"企業主體+平臺支撐+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太湖縣建成功能膜檢驗檢測中心等多個高能級平臺,與皖維集團、省內外高校院所深度合作。2024年,功能膜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4.82%,累計專利授權409件,通過"熙湖英才"計劃引進省級產業領軍人才近百人,為產業創新注入動能。

如今,太湖的“中國膜都”品牌在行業內初步打響,成為當地最大產業標識和最強勁的發展引擎。目前,全縣功能膜新材料產業已形成"上游基膜、中游涂布、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體系,今年1-8月,功能膜規上工業累計實現產值33.72億元,同比增長19.1%,功能膜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成為太湖縣域經濟的核心增長極。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