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8月19日,由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驊遠科技有限公司、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聯合承辦的“智領未來”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豐”會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辦,此次大會以“智領未來,豐生萬物”為主題,同步舉辦為期3天的“科技潮·AI奇遇記”汽博AI嘉年華,以企業產品展示售賣、AI互動體驗、AI互動娛樂等形式,讓公眾近距離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全面展現豐臺區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布局與新成果。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朱冠安 攝)
大會現場,中關村豐臺園AI+產業園揭牌。該產業園坐落于華夏幸福創新中心,是“技術研發—場景驗證—產業孵化”三位一體的AI創新生態基地,標志著豐臺區在人工智能產業載體建設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管理委員會發布《豐臺科技園企業“豐”享計劃》,圍繞資金支持、人才引進、場景開放等方面推出10項創新舉措,構建人工智能產業全鏈條支持體系,從算力基建、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提供全方位保障。該政策重點支持企業算力投入和大模型研發,為企業提供產業鏈場景對接服務,面向企業提供1萬平方米孵化空間及1萬平方米AI國際社區空間;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通過“研發支持—成果轉化—產業落地—生態培育”的創新閉環,為AI企業打造“技術有支撐、資金有保障、人才有服務、場景有對接”的一流發展環境。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朱冠安 攝)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鄧志東在主題演講中,深入剖析了當前大模型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他表示,“大模型+智能體”雙引擎將成為推動AI技術在各垂直領域普惠化應用的關鍵動力。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劉偉則從人機環境系統智能角度,提出了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范式,強調人機協同將是未來智能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豐臺區人工智能產業聚能起勢,2024年全區150余家AI企業產業營收超170億元,各項垂類應用大模型約20項,覆蓋工業制造、交通、醫療、科研等多個領域,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面向未來,豐臺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通過打造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數字醫療等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際業務中的迭代優化和價值釋放。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