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 龐婷)9月25日,第一屆城市低空交通運輸國際會議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舉辦,城市低空交通運輸領域兩大重點項目啟動發布。會議邀請多國民航管理機構、國內外低空技術頭部企業以及行業專家學者,交流分享未來低空技術發展商業新模式、技術趨勢發展等行業熱點,賦能低空技術創新發展。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大興機場臨空區供圖)

會上,首版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技術規范框架發布,城市低空交通運輸供應鏈服務系統建設正式啟動,對低空交通運輸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技術規范框架聚焦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研制活動,后續將進一步完善并擴充標準項目,涵蓋運行等專業,同步啟動標準編制。城市低空交通運輸供應鏈服務系統將開展供應商評審工作,更好發揮學會專家智庫和供應鏈企業集聚的資源優勢,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產業效能,為低空技術產業健康發展筑牢底座。

啟動儀式(央廣網發 大興機場臨空區供圖)

啟動儀式(央廣網發 大興機場臨空區供圖)

“此次啟動發布的兩大項目是中國航空學會城市空中交通工作委員會落戶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運營一年來積極推進的重點項目,我們將繼續在城市空中交通體系建設和政策法規制定等方面開展學術交流、標準制定、課題研究等工作,助力推動國家城市空中交通生態體系高質量發展。”大興機場臨空區相關負責人說。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等權威機構分享中國民航低空航空器適航審定等內容,聚焦前沿技術與實踐經驗。同時搭建低空技術企業國際交流平臺,吸引近10家國際國內航空企業聚焦EVTOL及新型航空器適航發展、低空物流生態、安全防護等主題開展交流分享,為低空技術創新發展提供多元思路。

《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系統技術規范框架》發布(央廣網發 大興機場臨空區供圖)

目前,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作為低空技術發展創新實踐地,立足“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三大戰略定位,在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指導下,與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適航審定中心等機構攜手打造民航科創基地,并與河北雄安新區、天津港保稅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賦能低空技術高質量發展。

未來,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將持續發揮“臨空+政策+產業”的疊加優勢,進一步深化與國內外低空技術領域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低空技術產業新高地。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