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學習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學習”“少年強則未來強”“開心學習,健康成長”“開拓創新,科學與實踐結合”“學習是無止境的,好好地為了理想邁進”“為幸福而學,好好學習,為成長而習,天天開心”……這些給青少年學生的寄語,來自參加2023年中國自動化大會的多位院士、科學家。
2023年11月18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中國自動化大會在重慶開幕,大會設置特色展區“青少年科普展”,首次將十幾位中小學生邀請到大會展示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項目成果,孩子們給與會專家展示了涉及機器學習、計算機博弈、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方向的8個項目:“空氣質量檢測的KNN算法實現及優化”“基于貪心算法和遺傳算法的黑白棋對弈程序”“AI手語翻譯小程序”“基于YOLOV8的限速牌檢測與識別”“暗區突圍最大化收益路線規劃”“基于LLM的具有同理心的聊天系統”“基于隨機森林的藥物篩查系統”和“Generals游戲策略分析與展望:基于博弈論的視角”。
11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孟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教授桂衛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特聘顧問、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湖南大學教授王耀南,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俊龍,以及中國自動化學會監事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等科學家駐足在展臺前,觀看和詢問孩子們的研究課題和研究過程,連連發出贊許和驚嘆,鼓勵孩子們繼續加油、全面發展,早日成為行業領軍人才,并為孩子們寫下寄語。
李之翀向鄭南寧院士匯報項目《暗區突圍最大化收益路線規劃》
那曉暉向鄭南寧院士匯報項目《 AI手語翻譯小程序》
李沛林、葉天澤、高兆彤和劉馨逸向鄭南寧院士匯報項目《空氣質量檢測的KNN算法實現及優化》
陳鶴珣向陳杰院士匯報項目《基于隨機森林的藥物篩查系統》
李昊霖向陳杰院士匯報項目《Generals游戲策略分析與展望:基于博弈論的視角》
陳鶴珣向楊孟飛院士匯報項目《基于隨機森林的藥物篩查系統》
張馨月向楊孟飛院士匯報項目《基于LLM的具有同理心的聊天系統》
李之翀向陳俊龍院士匯報項目《暗區突圍最大化收益路線規劃》
張馨月向桂衛華院士匯報項目《基于LLM的具有同理心的聊天系統》
薛正浩向王耀南院士匯報項目《基于貪心算法和遺傳算法的黑白棋對弈程序》
李沛林、葉天澤、高兆彤和劉馨逸向王天然院士匯報項目《空氣質量檢測的KNN算法實現及優化》
高勝寒向王飛躍研究員匯報項目《基于YOLOV8的限速牌檢測與識別》
科學家寄語墻
“AI探學營”是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聯合發起面向全國富有好奇心、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的中小學生而設計的公益教育項目,項目為培養學生的人工智能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創新實踐能力而設立。AI探學營在選拔過程中,非常看重學生在人工智能核心素養的知識與技能、高階思維、人機協同、智能時代社會責任等多個維度表現。2023年“AI探學營”于8月正式開營,110名同學通過筆試和面試脫穎而出,并接受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人大附中的專家教授的指導和評審。 最終,項目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8個項目作為青少年優秀科普作品成果,在中國自動化大會“科學家與青少年科普專題論壇”展示匯報。
“為了能進行項目研究,有的學生自學了圖論的基礎知識、深度優先搜索算法;還有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豐富樣本,設計并完成了檢測/識別模型訓練,并對數據集進行優化實現了項目可視化……”項目指導教師鄭老師表示,“通過探學營訓練后,學生在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方面有了極大進步”。
……
同學們的參會感想和收獲
“AI探學營”李昊霖同學:
“我第一次感受到大師的嚴謹和對知識的渴望。”
在2023年那個充滿激情的11月18日,在重慶自動化大會的舞臺上,我見證了一場與大師的邂逅。我有幸與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陳杰院士對話,那是我人生中一道閃亮的風景線。
在大會上,我帶著激動的心情向陳院士展示了我們小組的項目。我記得,當我在介紹項目時,陳院士聽得格外專注,是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他時不時地點頭,表示對我的認可。每當我深入解釋項目細節時,他都會提出一些關于人工智能和計算機博弈的問題,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大師的嚴謹和對知識的渴望。
與陳院士的交流讓我如沐春風。他對我們小組的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我們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他強調了在對抗類游戲中找到納什均衡點的重要性,并鼓勵我繼續深入探索這個方向。當他知道我是一名初中生時,他告訴我高中時一定要積極參加“英才計劃”,那時的我心中仿佛被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
與陳院士的交流讓我明白了人工智能領域的魅力所在,它就像一個充滿寶藏的海洋,等待我去探索。這次經歷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激發了我對未來方向研究的熱情和動力。我渴望成為像陳院士那樣的人,用智慧去探索世界,用知識去照亮未來。
參加重慶自動化大會的經歷,是我未來追求人工智能之路上的一份寶貴財富。我希望我的這段經歷能夠激勵更多的同學們投身于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探索。也許我們并不一定都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勇敢地追求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都能為人類的未來發展做出一份微小但有意義的貢獻。
“AI探學營”那曉暉同學:
“科學家的鼓勵讓我充滿了堅持科創的力量。”
參加2023年中國自動化大會,這個機會彌足珍貴,對我來說就像參加華山論劍一樣,可以見識最新的智能時代創新結晶和科技新風向。
我的AI手語翻譯小程序及公益共建平臺構想項目有幸在大會進行公開展示,我也得以在商業公司展區近距離觀摩了很多新穎厲害的項目產品,耳目一新,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努力方向。我看到在展區“遛彎”的各種機器人,非常眼熱,打算下一步自己也開發一個。
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院士來看我們的展示。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到我展臺時說,“你現在這個年紀搞這個項目,對老師也是個挑戰。”科學家的鼓勵讓我充滿了堅持科創的力量。有專家提議,我可以用目標檢測模型來輔助數據標注,我認為這個方法可行。
如果說“AI探學營”是一粒火種,那它已經在我心里點燃了自己的科技夢想,“做有溫度的AI,讓科技為公益賦能”,這就是我現在的理念,我愿意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AI探學營”高兆彤同學:
“我們就是小小科研工作者”
這次參加中國自動化大會,我的感受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詞:一是期待,我很期待作品成果可以獲得大家的認可。二是開心,我和我的團隊小朋友終于線下見面了,我們能面對面交流學習和項目開發過程,溝通如何優化,加深了彼此的默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覺得自己就是個小小科研工作者。三是緊張,跟專家在一起交流的時候,害怕自己說錯、說不好,但我覺得自己比想象的更勇敢,以后還需要繼續努力,參與更多人工智能科研項目。
“AI探學營”葉天澤同學:
“大家在一個全是大人的會上看到小學生,一定都很好奇吧。”
這次自動化大會對我來說是一次特別難忘的經歷。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大型展會,也是第一次對著很多人介紹自己的項目。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是非常緊張的,第一天上午一開始遇到王天然院士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是懵的。雖然院士老爺爺很慈祥,問得也很慢,但不知道為什么,我和李沛林腦子都是一片空白,什么也回答不上來,大家都笑了。
到下午的時候就好得多了,就像爸爸跟我說的那樣,當我們反反復復地講了很多遍之后,突然就通暢了,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而不是背誦了,這種感覺還是非常好的,我覺得更加自信了。不光是演講,我們還非常積極主動地去拉票。我們認為做得好的事情就要大聲說出來,這是對的。
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勵,我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技術算法問題,而是“你們多大了”,我想大家在一個全是大人的會上看到小學生,一定都很好奇吧。然后幾乎所有人都對我們表達了肯定,給了我們很多鼓勵,這也是我們越講越好、越講越自信的源泉。
還有一個感觸是,很多老師問的問題都很深刻,也很難回答,我們時刻感覺在被“降維打擊”,但我們并不覺得難過,因為這個恰恰說明我們和很多牛人在學習,這是多么幸運的機會啊!
最后我想說,我看到聽到很多老師家長給我們提了希望,我們一定不能辜負,全力以赴,下一個圖靈獎在等著我們。
“AI探學營”李沛林同學:
“很多老師覺得小學生能夠用KNN是很困難的事。”
這次參加自動化大會,對我們提升最大的是兩天的展臺演示,面對那么多專家和參會者的提問,需要我們對項目了解很深并且能夠隨機應變才行。很多老師覺得小學生能夠用KNN是很困難的事,但如果他們聽了張鵬宇老師的課,用Scratch親手編一下就會改變觀點了。有些專家也提了很好的建議,比如增加更多的數據,也讓我們理解了數據在人工智能中是多么重要。
“AI探學營”薛正浩同學:
“參加大會讓我真正理解了人工智能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大會上,我有幸見到了王耀南、楊孟飛等多位院士,院士們都詢問我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了,還非常關心我是如何學習編程的、通過什么途徑來參加這次大會的,并對我們如何開展項目以及遺傳算法提出了一些具體問題。
面對每個問題,我都很認真地回答,院士們對于我們團隊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鼓勵,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院士們鼓勵我好好學習,將來有機會可以加入他們的團隊,這讓我充滿了期待和動力。參加大會讓我真正理解了人工智能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堅定了我繼續學習人工智能的信心,將來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AI探學營”高勝寒同學:
“院士爺爺說,我做的項目已經是大學生的水平了。”
今年7月份,我第三次報名參加了“AI探學營”。經過筆試和面試,我成功入選探學營。經過了為期兩個月的公開課學習與課題項目實踐,在最后的項目答辯環節中,我的課題項目被推選為最佳九個項目之一,于是我有幸代表“AI探學營”參加了在重慶舉辦的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
早就聽說這次大會有十多位院士爺爺和專家們參加會議。帶著按捺不住的興奮與期待,我終于在11月17日來到了重慶悅來國際會展中心。晚上,我們細心布置好展臺,為明天的項目展示做好準備。
18日上午,我們早早來到展位。參會的人們也陸陸續續來到我們的展位參觀。有年輕的志愿者們,有各大公司的研究人員,有各所大學的師生,還有經驗豐富的教授專家……我為他們一遍一遍地講解我的項目,不斷修改講解內容,不斷改進講解邏輯,不斷提升講解體驗感,并思考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令我驚喜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爺爺竟然來到我的展位前,看了我的項目,聽了我的項目介紹,并和我做了交流。爺爺還問我上幾年級,我回答六年級,爺爺笑著鼓勵我,說我的項目做得挺好,已經是大學生的水平了。但其實我覺得其中還有很多問題,還差得遠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的王飛躍爺爺也來到了我的展位前,仔細地看了我的課題項目,與我做了詳細討論,還對我的項目提出了許多建議。我認真聽取并仔細思考了爺爺提出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龔超和袁中果等教授專家也來了解并與我交流了我的項目,龔老師竟然還說要把他最新寫的書寄給我呢。
還有很多人來參觀我的項目,我講了一上午,雖然講得口干舌燥,但能與大家分享交流我的項目,我非常高興。
19日上午還是項目展示活動,還有很多人來參觀我的項目。我依然熱情高漲地為他們講解,解答他們的問題,聽取他們的建議。19日下午是科學家與青少年科普活動。聽完各位知名專家和教授的報告后,同學們一一上臺匯報,臺下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終于輪到我了,面對臺下各位專家教授們,我有些緊張,但還是順利地匯報完了。本次項目展示不僅鍛煉了我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也讓我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哥哥姐姐和同學們,還讓我對我的項目有了新的理解,對項目中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有了新的了解和反思,對人工智能和輔助駕駛方面有了新的認識。
本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它將是我成長的一個新起點,是我人生的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感謝AI探學營為我們提供的學習與實踐機會,讓我們能與各位院士專家教授們面對面地交流。也感謝各位院士專家教授們對我們的關心與愛護。“學習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學習”,“為幸福而學,為成長而習,好好學習,天天開心”院士爺爺們這樣說。我會繼續努力,以院士科學家們為燈塔。
“AI探學營”張馨月同學:
“我收獲了一種對科學探索的熱情,一種不斷追求知識的動力。”
回首重慶自動化大會的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仿佛一幕幕畫面仍然歷歷在目。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寶貴經歷,一個讓我深感榮幸和自豪的時刻。
在這次大會上,我有幸將自己的項目“基于LLM的同理心聊天系統”介紹給德高望重的桂衛華院士和楊孟飛院士。他們對待科學探索和學術研究的態度給予了我深刻的啟示。他們的言談舉止中透露著深厚的學識和對科學事業的熱愛,使我深感敬佩。同時我也收獲了關于此課題的寶貴見解。這是我人工智能探索之旅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我繼續努力的新起點。
當時的心情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面對這么多專家和優秀的指導老師,我感到一種莫名的緊張和激動,但更多的是一種由內而發的渴望學習的愉悅。他們耐心聆聽我的問題,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見解,讓我受益匪淺。在這次交流中,我不僅學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還收獲了一種對科學探索的熱情,一種不斷追求知識的動力。
同時,我的工作還得到了人大附中袁中果老師的好評和肯定,這種肯定對我而言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我深記院士專家的寄語:少年強則國強;起步于當下,打好基礎;著眼于未來,保持好奇心;多一點思考,多一點實踐,熱愛科技不忘責任。(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