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官方帶娃”再升級 有學有玩又有趣

——福州市工會暑托班超額完成為民辦實事任務

孩子們在工會暑托班學習整理衣物。(市總工會供圖)

林森公館內,倉山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跟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習閩劇唱腔;馬尾區暑托班里,小朋友在航天主題課堂中和同伴一起探索宇宙奧秘;連江縣漁港邊,漁工子女用黏土制作家鄉地圖……暑期即將結束,福州市工會暑托班也接近尾聲。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市工會補助600多萬元,舉辦一線職工家庭小學階段子女暑期托管班280個,服務職工家庭近8000戶,班次與服務人數較往年顯著增長,超額完成市委、市政府定下的“舉辦一線職工家庭小學階段子女暑期托管班200個以上”的為民辦實事任務。辦班在持續擴大覆蓋面的同時,更在服務精度、課程深度、協同廣度上實現跨越升級,受到職工廣泛好評。

從普惠覆蓋到精準送暖

“工會幫了大忙!孩子上午學愛國故事,下午學非遺閩劇,午餐也解決了。他還把在暑托班學會的急救技能教給我們,全家都學到了。”餓了么配送員余增燊高興地說。今年暑期,他的孩子參加了倉山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專班。

家長要送快遞、送外賣,孩子放假誰來看?余增燊和同伴的焦慮,工會看在眼里。倉山區新就業形態聯合工會主席葉珩說,為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開設的暑托班,原本計劃辦10個,因家長們的迫切需求,增加到12個,8月份的4個點位特意選在城門、老倉山、金山等區域,就是想讓勞動者們能就近把孩子送到這個“臨時的家”。

19日,記者來到倉山區臨江街道倉前山社區、東升街道東韻社區兩個暑托班點位。在倉前山社區的教室中,孩子們學著整理自己的衣物。課程引入“杰出青少年7項習慣”素養積分養成活動,孩子們積極性大大提高,搶著舉手上臺。10歲的倉山小學學生小朱興奮地說:“太好玩了,每天都期待與小伙伴見面。這里有老師輔導作業,還會開展很多活動。最難忘的就是熱氣球課程,大家一起看著氣球飛起來的時候太激動了。”

一位網約車司機家長對記者說,往年過暑假都是把孩子“扔”回四川老家,由孩子的爺爺奶奶照料,今年有了工會暑托班,老人的負擔減輕了,“我上周把父母從老家接到福州玩了幾天,全家人都很開心”。

市總工會社聯部部長吳信義表示,今年辦暑托班,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環衛工人、單親職工等六類家庭的子女列為優先保障對象。政策傾斜讓職工受益面持續擴大,如警娃專班、漁工子女專班等精準滿足民警及漁汛期漁工家庭的需求,不僅讓家長安心,也讓孩子們體會到城市對他們的深深關愛。

從基礎看護到素養培育

在倉山區林森公館,孩子們拓印1938年閩劇抗日海報紋樣,通過“故居愛國教育—革命童謠學唱—紅色折子戲排演”教學鏈,將紅色基因植入文化傳承。

在職工創客工會聯合會的“小小中醫”課堂上,來自臺灣的福建中醫藥大學博士賴彥升將《黃帝內經》轉化為童趣語言,孩子們跳起“經絡舞”辨識穴位。這種“把脈體驗+草藥辨識+閩臺藥方”的沉浸式教學,讓傳統文化鮮活可感。

“兵馬俑位于哪個城市”“過橋米線是哪個地方的美食”“長白山天池屬于哪個省份”……在長樂區文武砂街道東湖社區兒童之家,孩子們搶答地理知識、探索民俗文化。學員林暄婷說,開班時,她一看到課表就非常期待后面的課程,“有自然教育、趣味地理、社會情感學習等6個特色模塊,搭配課業輔導、運動、興趣學習等內容。我們班還有臺灣小朋友,課程也有兩岸文化的學習”。

“我們社區雙職工家庭比較多,如果沒有老人幫忙照看孩子,暑期兒童看管是個大難題。”東湖社區黨支部書記林家瑜說,家長們普遍反映,大人上班不在家,孩子們在家會看電視、玩手機,“有了暑托班,我們以‘托、管、教’的形式,不僅有效解決雙職工家庭暑假的帶娃難題,更讓孩子拓展了知識面、強健了體魄,度過‘有知有味’的多彩暑期,實現高質量‘官方帶娃’。”

從基礎看護到素養培育,暑托班各具特色,課程設計的深度創新成為今年的最大亮點。吳信義說,市總工會創新推出“課程配送”機制,統籌社會組織資源,為各暑托班輸送生存技能類、文化傳承類、素養提升類、勞動實踐類等精品課程,“海姆立克急救法、閩臺中醫、臉譜繪制、AI啟蒙、航天科技、家務技能、社區研學等課程,深受孩子歡迎”。

從工會主導到“社會協奏”

在華創生活股份有限公司,4個由企業與工會聯合打造的暑托班受到企業員工的點贊。暑托班負責人方治說,他們通過“工企聯動”打造就近托管,即工會負責整合企業資源、政策指導、資金補貼、協調場地等,企業負責課程設計、教學執行、安全管理和日常運營。今年,這種模式已在30多家企業復制推廣。

吳信義說,暑托班辦班規模之所以能從最初的10多個發展到今年的近300個,構建起多層次資源協同網絡是重要原因。場地方面,通過共享破除空間限制,鼓勵充分利用工人文化宮、職工之家等工會陣地,或借用社區共享會議室、幼兒園場地等,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師資方面,專業力量協同保障辦班品質。如,有的社區暑托班所有教師均為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公辦校教師,安全教育課程由臺江區曙光救援中心等專業機構配送。“我們就像搭積木,工會提供框架,社會各界填入特色模塊。”吳信義說。

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會暑托班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社會治理創新,通過整合工會、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為職工家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構建起“職工安心工作—單位效益提升—工會服務升級”的良性循環。今年辦班雖然有了大突破,但對于龐大的職工需求來說,托管供給還遠遠不足。“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明年暑期有更多部門和社會力量加入,匯小流成大愛,讓職工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李白蕾)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