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從山頂到海洋”科技成果科普巡展(珠海站)預展啟動儀式在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舉行。巡展旨在用科普的形式加強對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成果的宣傳推介,展現用科技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活動吸引了包括珠澳多所高等院校大學生代表在內的科研工作者及市民代表等近200人參加。

青少年代表參觀展覽

珠海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章征濤在致辭中指出,珠海著力將生態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打造出了一批自然資源改革創新品牌樣板;構建“山海相映、陸海聯動”的生態治理體系,三角島生態修復案例兩次入選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率先構建三維地質模型和數據庫,打造珠海地下“智慧眼”。他表示,希望以本次巡展為契機,積蓄更多智慧與動力,不斷探索自然資源科技與城市發展相融合,持續強化科技賦能城市可持續發展,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區新篇章。

粵港澳大灣區兒童自然資源科普手繪活動

啟動儀式現場,一場別開生面的大灣區兒童科普手繪活動同步舉行,數十名來自大灣區的小朋友,以“未來科技與美麗家園”為主題,共同在長卷上揮灑創意,描繪了對科技創新賦能美好生活的無限暢想,表達了對建設科技強國、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定支持與熱愛。

展覽啟動現場

據介紹,珠海是本次巡展的重要一站,展覽采用“珠海規劃展覽館主展區+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分展區”的雙展聯動模式,本次預展率先開放分展區,集中展示了在深海探測、海洋智能裝備、海洋生態保護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呈現自然資源系統“向海圖強、探索深藍”的創新發展之路。

主展將于8月29日第22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在珠海規劃展覽館正式開放,圍繞“科技強國總目標、三深引領、五系協同、六維支撐”等板塊,展示自然資源系統“十四五”以來在深地、深海、極地、深空等領域取得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同時融入廣東省、珠海市的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實踐。巡展期間,還將舉辦院士講座、科普進校園等系列活動。(來源: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