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東莞11月24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見習記者徐鋇兒)11月23日上午,東莞市“百千萬·登高看”2025清溪鎮第六屆旅游登山節。在銀瓶山森林公園清溪景區開幕。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本屆登山節活動以“登銀瓶疊翠,品清溪韻味”為主題,通過“體育+文旅+消費”的多元融合模式,策劃六項主題活動,為廣大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場“可攀、可品、可賞、可玩”的沉浸式文旅盛宴。

六項活動 打造多元文旅盛宴

本屆旅游登山節將持續至12月20日,精心策劃了集登山競技、親子娛樂、美食體驗、文化展覽、消費樂購于一體的六項主題活動,全方位展現清溪文旅體融合發展新成果,進一步拓展消費空間、培育消費熱點,實現“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的綜合效應。

作為登山節的重頭戲,“攜手奮進?勇攀高峰”第三屆攀登紫煙閣團體賽在開幕式后啟動,吸引了千人組隊報名,共攀高峰;將于12月初舉辦的“重走抗戰路?親子徒步”公益活動,旨在讓親子家庭在行走中感悟歷史、親近自然。

在美食文化方面,“百鵝宴”活動匯聚上百位民間廚師,同臺烹制清溪客家燜鵝,展現地方傳統美食的獨特魅力;此前舉辦的2023-2024中國書法風云榜暨康有為獎頒獎儀式,與即將開展的“清溪山水?墨韻留香”書法作品展形成聯動,集中展示一批書法精品與藝術成果。

貫穿整個節慶的“品味清溪”樂購活動聯合鎮內多家餐飲、商超推出系列優惠,打造一站式吃喝玩樂體驗,持續激發市民游客消費熱情。多項活動協同發力,共同營造出全民參與、全城歡動的節慶氛圍,為推動地方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山水為幕 繪就全民奮進詩篇

開幕現場,一部清溪山水宣傳片率先點亮銀屏——銀瓶云海、大王山禾雀、清溪河畔的如畫景致,生動詮釋“綠美清溪,一見傾心”的生態魅力。

隨后,清溪中學師生帶來集體朗誦《奮進的號角》,鏗鏘之聲穿越時空:從烽火歲月的紅色記憶,到改革開放的創業熱潮,再到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清溪人“向上攀登”的精神脈絡在聲浪中清晰可見。

作為從清溪走向世界之巔的登山勇士,東莞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會長林志勇的現場分享引發共鳴。“銀瓶山是我登山夢想的起點,”他感慨道,“那落日熔金的霞光,永遠犒賞堅持到最后的人。”在他看來,登山節已成為清溪的一張“綠色名片”,希望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本屆登山節中,用腳步感受清溪的生態之美,用心靈體驗攀登的精神愉悅,并將從山野中獲得的勇氣與力量,轉化為建設家園的熱情與擔當。

融合賦能 擘畫高質量發展新景

清溪鎮黨委書記趙胤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清溪鎮以頭號力度實施“百千萬工程”,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產業為核”,通過特色打造與品牌建設雙輪驅動,大力推動“農文旅體商”多業態深度融合,探索全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清溪的美,是看不盡的山水畫卷,是講不完的人文故事,是摸得著的發展脈搏。”他希望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清溪,為清溪的高質量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同時誠摯邀請大家多走走、多看看,親身感受美麗小鎮的山水魅力、人文風采、創新活力。

東莞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主任、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常務副主任劉惠林充分肯定了清溪鎮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民生福祉和培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他認為,作為東莞的工業大鎮、生態大鎮,清溪鎮多年來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好了“保護、惠民、培育”三篇文章。他希望清溪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推動鎮村景區化、景區全域化,繪就和美宜居畫卷,打造“百千萬工程”的生動樣本,為東莞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社會協同 凝聚共建共享合力

據介紹,本屆登山節秉持“開門辦賽、全民參與”的理念,獲得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形成了政企協同、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鎮總工會、經濟發展局及各商會、協會的組織發動下,吸引了超200名企業家、500多名企業員工踴躍報名,最終匯聚成近千人的參賽陣容投身于攀登紫煙閣團體賽中。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現場,主辦方為東莞市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廣東祥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和正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贊助單位頒發了榮譽牌匾,以感謝社會各界對清溪文旅事業的支持。這些來自多方的暖心助力,不僅體現出清溪優良的營商環境,更彰顯出一座城鎮的文明溫度與精神凝聚力。

作為公益事業的堅定同行者,中國體育彩票始終秉承“來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發行宗旨,所籌集的公益金廣泛用于全民健身計劃、教育助學、鄉村振興等多類社會公益事業,持續為東莞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增添光彩。

隨著領導嘉賓共同按下啟動手印,大屏幕上映現銀瓶山壯麗云海,“東莞‘百千萬·登高看’2025清溪鎮第六屆旅游登山節”正式拉開帷幕。一場為期近一個月的山水與奮進之旅,就此展開。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