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今年以來廣州持續升級就業服務、失業監測、創業扶持三大平臺,用好就業補助和創業擔保貸款兩項資金,以“三平臺兩資金”為抓手不斷提升就業創業公共服務效能。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6.46萬人,位居全省首位,幫助6.01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同比增長18.6%。
服務綜合體+就業驛站構建“15分鐘就業圈”
要構建“15分鐘就業圈”,服務平臺是支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紹,人社部門構建了線上線下多元招聘矩陣、突出需求導向的技能培訓、實施個性化精準化就業幫扶、打造創業服務生態鏈、筑牢勞動權益保障防線,打造協同高效、功能齊全的公共就業服務陣地。全市共打造2個公共就業服務綜合體、356家就業驛站,基本建成“15分鐘就業服務圈”。
全市就業驛站全部入駐“粵就業”小程序,居民群眾實現就業業務“指尖辦”“碼上辦”。在100家就業驛站試點引入就業一體機等智能設備,集成AI簡歷診斷、模擬面試、3公里崗位地圖等功能,實現求職者“刷臉求職”“云端面試”,提升供需匹配度。
此外,廣州人社部門完善就業失業監測平臺,強化重點幫扶“保就業”。按產業行業發展情況、就業人員數量等,甄選2618家樣本企業進行重點監測。定點監測有關重點企業新招聘率、流失率和缺口率,以點帶面掌握就業失業第一手動態信息。對比分析全市就業失業登記、社保、重點企業監測、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等數據,形成季度就業監測分析簡報。據統計,上半年1700家定點監測企業招聘活動保持活躍,用工缺口持續收窄,總體態勢穩中向好。
人社部門通過印發登記失業人員服務標準化手冊,推廣AI智能外呼服務模式,通過“大數據+鐵腳板”實現月均跟蹤服務超34萬人。從全市有效失業登記信息中導出近20萬符合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條件的人員名單,推送至各區開展跟蹤幫扶,構建“發現、服務、跟蹤、反饋”閉環機制。
135家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帶動就業超20萬人
廣州人社部門持續優化大眾創業政策環境。2024年底全面啟動“穗創未來”創業服務巡展項目,線上打造“穗創匯”宣傳陣地,線下舉辦各類政策宣講活動12場。健全“白名單”工作機制,為有創業意愿的人員深度對接資金、基地、培訓等創業資源,全市135家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帶動就業超20萬人,形成“孵化培育—資源對接—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
此外,廣州將培育鄉村振興創業典型村納入2025年市十件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涉農區12個創業典型村建設工作,挖掘鄉村創業內生動力。圍繞創業實體、帶動就業、創業服務等方面制定建設標準,總結推廣5類鄉村創業典型模式,為農村勞動力等群體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
高標準管理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以服務能力、孵化成效為重點,指導各區因地制宜設定區級標準,新增認定一批優勢突出、效應集聚的區級基地。截至7月,全市現有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57家,累計孵化港澳項目2733個,激發港澳臺青年創業活力。
用足用準就業補助資金
上半年全市共使用就業補助資金8.7億元,惠及33.16萬人次、6.86萬家次單位,充分發揮補助資金穩就業效能。為了用足用準就業補助資金,一方面人社部門明確延遲退休涉及就業創業補貼審核標準,聯合市財政部門明確一次性擴崗補助列支渠道,組織業務專題培訓,保障政策平穩過渡;另一方面,開展就業創業政策性補貼和補助資金管理問題專項整治,對多發錯發、違規申領等問題,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
創業擔保貸款方面,廣州人社部門引入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分擔風險,化解貸款信用不足等難題,以更靈活的擔保審批方式撬動多級擔保基金,滿足創業者及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上半年,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筆合計2.49億元,審核支出貼息資金1197萬元。深入調研創業者及小微企業融資堵點問題,規范辦理程序,實現“申請—審核—放款—貼息”全流程銜接。(記者 何穎思)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