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十五運會群眾比賽網球項目決賽在廣州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圓滿收官。不久前,十五運會武術套路決賽已在毗鄰的南沙體育館成功舉行。至此,由南沙區承辦的兩項十五運會賽事均順利完賽。

在這兩項賽事舉辦地,海螺造型的南沙體育館與海星狀的南沙區少年宮遙相呼應,周邊星羅棋布的是南沙國際網球中心的30余片專業網球場——高空俯瞰,藍色硬地、紅色紅土、綠色草地交相輝映,襯以蔥郁林木,宛若一片生機盎然的“海上體育綠洲”。

南沙

就在群眾比賽網球項目開賽的當天(11月15日),由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培養的優秀球員陳曉正也在國際賽場取得佳績,勇奪國際網聯ITF(J30)賽事亞軍。而在十五運會武術套路比賽決賽上,南沙輸送的運動員盧卓靈在賽場獻上完美表現。這位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中國代表團首金得主,也是南沙青訓體系培育的優秀代表。

近年來,南沙區以“無圍墻式”青少年業余體校機制為核心,走出了一條特色體教融合之路,讓越來越多孩子在文體啟蒙的“搖籃”中茁壯成長,向著冠軍夢想邁進。

從幼兒園抓起 啟蒙教育筑牢青訓根基

清晨的陽光灑滿南沙區第三幼兒園網球場,一群身著迷你網球服的“小不點”正揮著小球拍,在教練指導下練習“擊中地滾球”游戲。這并非專業體校的訓練課,而是該園為3—6歲幼兒量身打造的“兒童網球特色課程”。

作為南沙首個“網球特色幼兒園”,南沙區第三幼兒園以“游戲化啟蒙、專業化支撐、家校社協同”的創新模式,為大灣區幼兒體育啟蒙寫下生動注腳。

專業資源的下沉是啟蒙教育的關鍵。南沙國際網球中心為幼兒園安排了專業教練每周駐園指導。近2年,來南沙參加ATP、WTA比賽的球星孫發京、周意、梁恩碩、張瑋桓先后走進幼兒園,與孩子們一起打網球、玩游戲,非常耐心地當起了教練,給孩子們喂球,并送上鼓勵,極大鼓舞了孩子們學習網球的信心。

除了在南沙區第三幼兒園建設網球特色幼兒園,南沙國際網球中心還開展了一系列網球進校園活動。在廣州外國語學校、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南沙小學、灣區實驗小學、九比小學等9所中小學開展網球校本課課程,打造了一批網球特色學校。

此外,南沙國際網球中心還與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三方共建廣東鈞泰青年網球隊,合作培養國際一流的網球運動員。并于2024年初成立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引入國際一流的歐洲職業教練,組成技術、體能、康復教練團隊,采用國際領先的西班牙訓練模式,開展職業網球培訓,吸引來自全國各地40多名青少年精英學員長期在南沙訓練,其中包括多名各組別全國網球排名前十球員。

耕耘終有收獲。2025年廣州市第十九屆青少年運動會網球比賽中,主場作戰的南沙隊斬獲6金5銀4銅,金牌數、獎牌數均居榜首,創歷史新高;2024年至今,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學員獲全國青少年網球A類及國際網聯ITF青少年賽事冠軍6人15人次。

從苗子到新星 精英運動員的成長路徑

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學員,廣州外國語學校學生陳曉正便是這些摘金奪銀的青少年之一,也是南沙青訓體系培育的典型樣本。這位夢想成為國際一流職業網球選手的少年,憑借出色的身體條件與專業訓練,已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2025年11月15日,即將年滿15歲的他在國際網聯ITF(J30)賽事中,連贏4場成功打入決賽奪得單打亞軍,世界排名將邁入前2000名。此外,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學員,廣州外國語學校學生李習彤也在剛結束的中青城總決賽(CTJ3000)中獲得U14組冠軍,即時全國排名第三名。

“從本土的名師到國際網球學院的外教,我們一直給他配備了強大的教練團隊,再加上他本身的身體素質和天賦,逐漸在國內外網球賽事中嶄露頭角,去年剛滿14歲時已拿到ITF的首個國際積分!蹦仙硣H網球中心副總經理雷力表示,“鈞泰網球學院非常重視學員全面發展,網球技術、體能、心理和戰術課程構成西班牙訓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日常訓練的必須課程,保障學員全面發展,為以后的職業網球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優質的訓練條件吸引了更多“陳曉正”集結。2024年、2025年,國家青少年網球隊連續兩年在此冬訓;中國香港、廣東、江西等多地青年網球隊多次來此集訓;全運會后,國家網球隊及青少年網球隊將再度在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冬訓,這里已成為全國青少年網球人才的“練兵場”。

多點開花 南沙青訓體系的多元突破

網球的成功是南沙青訓的縮影,依托資源稟賦,多個項目在南沙實現跨越式發展。

作為廣州唯一的濱海城區,南沙因地制宜發展帆船運動。在不久前結束的Volvo2025香港至越南帆船賽中,南沙“彤然號”帆船勇奪IRC競賽組全場總亞軍,成為賽事29年來首艘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賽船。

今年9月,2025J/70科林斯世界錦標賽在美國波士頓舉行,南沙帆船協會派出“風行者”“老虎隊”“夢之隊”三支青少年隊伍代表中國出征,在全球29支頂尖船隊中創造歷史最佳戰績:“風行者”隊獲青年組總排名第二及女子組亞軍,“老虎隊”摘得青年組季軍,“夢之隊”位列青年組第四。

自2017年成立以來,南沙帆船協會已培養數千名青少年,讓“海邊的孩子”在風浪中駛向世界舞臺。

在足球青訓方面也很有特色。通過“無圍墻”體校模式,以金隆小學、廣東第二師范學校附屬南沙珠江學校、東涌中學、欖核二中、南沙小學、慶盛小學等6所足球網點學校為基礎,實現辦學辦訓資源共享。還聘請了國腳林良銘當“足球推廣大使”,設立了區楚良足球工作室,給青訓提供專業支持。

11月3日,在“喜迎十五運,綠茵競活‘瀝’”2025年橫瀝鎮村居群眾足球超級聯賽決賽的當晚,區楚良足球橫瀝青訓基地和橫瀝市民體育運動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標志區楚良足球工作室正式建立基地化的運營機制,也標志著南沙區足球青訓邁入專業化、體系化的新階段。

在籃球領域,南沙通過系統化體系搭建、多元化培訓路徑與豐富賽事歷練,構建起堅實的青少年成長平臺。

多家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在南沙設點,針對幼兒啟蒙、基礎提升、中考特訓等不同需求開設課程,例如幼兒趣味籃球班、青少年基本功強化班及體育中考特訓班,為青少年提供個性化選擇,有效銜接學校體育與官方青訓體系。一方面深耕校園選材,與中小學合作構建人才梯隊;另一方面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籃球文化交流,促進區域人才互通與技術提升。

南沙區籃球協會是南沙籃球事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因在群眾體育與青訓領域的突出貢獻,近日被國家體育總局評選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現任南沙區少年宮科體部長的田超,曾是廣東省武術隊隊員,他曾多次在國家級武術套路比賽中取得佳績,盧卓靈就是由田超教練早期培養輸送的優秀苗子。

田超表示,發現和引進優秀運動員非常重要,“一些有興趣和天賦的孩子如果在早期能及早發現,能有專業的機構提供設施設備,有精英教練給予專業的指導,就能很好幫助他們成長。即使這些孩子今后不走專業體育的道路,能夠有機會接觸體系化的訓練,對于個人今后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制度創新 “無圍墻”體教融合的南沙模式

一批批冠軍的涌現背后是南沙打破傳統體育培養模式的制度突破。

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體教融合上,南沙區創建了“無圍墻式”青少年業余體校機制,把區內中小學校和運動基地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擺脫傳統“三集中”式業余體校的路徑依賴,聯合中小學、社會俱樂部等資源,構建“集中訓練+分散培養”的多元化訓練體系。

2022年9月,南沙首批設立30個青少年業余體校訓練基地網點學校及7個項目訓練基地,各校同步推進選材、組隊、訓練、注冊、參賽全流程工作。成效立竿見影:2023年廣州市青少年錦標賽,南沙斬獲116枚獎牌,金牌數較2020年增長127%,成為當年最大“黑馬”;2024年獎牌數再創新高,達126枚,兩年累計向市專業隊輸送20名優秀運動員。

“以賽促訓”是另一關鍵抓手。南沙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市、區各級賽事,獲得學校與家長廣泛支持。運動員通過賽事交流與環境激勵實現快速成長,印證了“體育回歸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的有效路徑。

從幼兒啟蒙到精英培育,從單項突破到體系構建,南沙正以體教融合的創新實踐,打造未來冠軍的“搖籃”,為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貢獻“南沙方案”。(來源:南沙區委宣傳部)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