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鄉新韻,稅力賦能。增城區,是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荔枝之鄉,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州東部中心、廣東省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引領區的重要承載區。
在這片充滿底蘊和生機的熱土上,稅務干部劉偉斌在近30年的時間里,為孤寡老人改善生活、為留守兒童聯系助學物資、為山里村民通電引水,累計捐款捐物達40余萬元,被增城區文明辦授予“增城好人”稱號。從稅39年來,他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稅宣助力發展、用行動詮釋擔當,推動建成增城區稅收服務“百千萬工程”正果驛站。
劉偉斌和同事看望老人
過去,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增城區正果鎮麻冚小學教育資源較為匱乏,不少孩子連穿上一件普通的校服也成了難事。在了解情況后,他主動想辦法,通過多方協調,促成澳門同鄉會為正果鎮麻冚小學學生捐贈128套校服,而他個人也為教師捐贈12套運動服。
對鄉親們而言,他是困境時的有力援手,更是平凡日子里的和煦春風。29年來,每逢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他都堅持挨家挨戶看望燈心冚六十歲以上老人,送去節日問候;山區的冬天特別冷,他給合作社每位老人買上一件羽絨服;回鄉路上,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他會主動停下車來載上一程……這些點滴小事匯聚成了他的日常。
在廣州增城建成的稅收服務“百千萬工程”正果驛站,一頭系著省委戰略部署的星辰大海,一頭牽著萬家燈火的民生溫度。
“如何用好驛站,讓稅費服務像春雨潤土般浸潤每一寸鄉間熱土?”他主動請纓,用腳步丈量稅情,他的調研筆記里珍藏著大量鮮活的涉稅民情實錄。“在前期的走訪調研過程中,我發現鎮上的餐飲企業有很多是小規模納稅人,憑他們自己去理解掌握政策有一定困難,我分享了一些淺顯易懂的公眾號推文,引導他們合規經營、防范風險,能幫助到大家,我挺高興的。”他以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宣傳餐飲行業的稅費政策,夯實了征納雙方的信任根基。
從飄香四溢的餐飲街到沃野千里的農產品加工園,他的腳步始終與鄉村振興的步伐對齊。在彌漫著濃郁醬香的曬場,他耐心地聽著康味致醬油廠工作人員老張的講解,一筆筆記錄著從黃豆蒸煮到日曬發酵的古法釀造工藝,對照著每個生產環節詢問稅費優惠政策享受情況。
“你們看這成色多好。”老張舀起一勺琥珀色醬油說道,“以前因為運輸成本較高走不出山區,做再好也沒有人曉得。是斌哥知道后,輔導我們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幫助我們節省出資金購買貨車,康味致醬油的名氣也隨著貨車一起闖出了大山。”
當前,增城區正大力打造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平臺,諸多頗具特色的“非遺+民宿”“文化+民宿”等文旅產品應運而生。他精準把握這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機遇,整理發票開具指引、梳理稅費優惠政策、修改政策宣講方案……年過半百的劉偉斌挑燈伏案,時不時扶一下的眼鏡,已從年輕時的近視眼鏡換成了厚重的老花鏡。臨近退休的他,工作干勁絲毫不減,標準絲毫不降,將專業和經驗化作反哺鄉里的春雨,滴灌著高質量發展的稅惠之花。
“從稅近40年,我也即將退休,想趁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回正果去建設家鄉,退而不休、發揮余熱,盡自己所能幫助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經濟發展,讓鄉親們過上美好生活。”在“百千萬工程”的引領下,劉偉斌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待。(來源:增城區稅務局)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