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明確提出加快構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以來,廣州正以系列舉措全力推動打造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布局6大未來產業等目標任務從藍圖走向現實。
建設銀行廣州分行緊跟政策導向,全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當好金融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智慧燈桿助力城市治理、飛行汽車探索低空出行……這些產業升級的鮮活案例背后,是該分行運用充足的信貸資金、豐富的金融產品、惠企的金融政策,多措并舉賦能產業向新向榮的托舉。
金融創新破解“成長煩惱”
廣州在“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前瞻布局智能無人系統等6個未來產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之時,建行廣州分行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助力廣州打好未來產業發展的接力賽。
在南沙區的一處智慧園區,數百根看似普通的燈桿正悄然改變城市治理模式——它們不僅能智能照明,還集成了環境監測、安防監控、5G基站等十余項功能,成為城市物聯網的重要節點。這些智慧燈桿的核心技術來自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科智城(廣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國內智慧燈桿領域的拓荒者,中科智城是廣州軟件應用技術研究院孵化的科創企業。隨著企業承接的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項目激增,流動資金需求陡增,傳統貸款模式難以匹配其“輕資產、高研發”的特質。“技術研發如同跑馬拉松,需久久為功。去年我們研發投入占比達營收36%,僅系統迭代就投入800萬元,加上項目墊資周期長,導致公司流動資金壓力大,我們最寶貴的‘抵押物’就是知識產權和研發團隊。”企業財務總監坦言。
綜合考慮企業的經營特點和融資情況,建行廣東自貿試驗區分行創新運用“投資E融”產品,跳出傳統財務指標束縛,將知識產權、產學研合作等創新要素轉化為授信依據,為企業量身定制專屬金融貸款服務方案,充分契合科創企業“短頻急”的融資特點,精準滿足其工資發放、原材料采購等日常經營周轉需求。
從技術評估到順利放款,僅用5個工作日,“建行速度”讓企業負責人袁總驚嘆:“建行的資金‘及時雨’,讓我們能心無旁騖攻關多模態感知算法。”目前,企業已如期完成智慧燈桿云平臺2.0版本升級。
從“看報表”轉向“看實力”,從“錦上添花”轉向“雪中送炭”,建行廣東自貿試驗區分行精準破解了科技型企業“成長的煩惱”,為金融創新催化科技創新注入強勁動能。
綜合服務護航“低空經濟”
在廣州積極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當下,建行廣州分行不僅以金融創新助力未來產業發展,更將服務觸角延伸至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等戰略先導產業。
近年來,低空經濟產業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廣州某飛行汽車制造企業錨定未來出行智能化方向,致力打造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實現飛行汽車的大規模量產。作為“低空經濟新基建”的標桿工程,該項目承載著引領產業升級重任,卻面臨著工期緊張、技術集成度高、初期投入大等現實困難,巨大的融資需求成為橫亙在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難題。
低空經濟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政策規劃的精準導航,也少不了金融活水的有力支撐。建行廣州分行營業部了解到企業的金融需求,迅速成立低空經濟專項服務團隊,多次深入項目工地開展實地調研,與項目負責人、工程師等進行深度交流,全面摸排項目進展、資金缺口及建設規劃。
“無論時間多緊迫、任務多繁重,都要把資金落實到位,不能因為資金問題耽誤項目的進程。”建行廣州分行營業部團隊負責人說道。面對飛行汽車制造這一全新領域,團隊克服同類型融資案例少、項目評估標準與傳統制造業差異巨大等重重困難,憑借扎實的專業素養和高效的協同能力,理順業務流程,加快審批進度,僅用不到兩周的時間,就為企業完成了“綜合授信、單戶綜合融資總量及單筆業務”三合一申報流程。隨著銀團貸款的投放,資金迅速投入到現代化廠房建設、尖端生產設備購置等環節,為飛行汽車智造基地的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除了投放關鍵的固定資產貸款,建行廣州分行營業部還立足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深度結合低空經濟的特點和未來發展規劃,為企業量身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產業發展點亮生活新圖景,金融賦能共筑未來新篇章。建行廣州分行始終緊扣城市發展脈搏,服務產業發展戰略,以創新的金融產品、全面的服務體系,共同繪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嶄新畫卷。(來源:建設銀行廣州分行)
(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