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石家莊11月24日消息(記者李瑤)11月24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中醫藥傳承創新以及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主要健康指標達預期目標。
截至2024年底,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79.03歲,較2020年提高1.28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居民健康素養等健康指標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
群眾就醫“近起來”
如何讓群眾免于奔波,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對此,河北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京津資源落戶河北,同時,推動省域資源下沉基層,讓優質資源全民共享。
“我們緊抓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機遇,先后協調推動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宣武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一批國家頂尖公立醫院,在河北布局建設分院區。積極爭取并建設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累計引進新技術和新項目919項,填補省內空白130項。”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姜建明介紹,通過共建115個京津冀醫聯體,覆蓋全省各地市,大量京津專家來冀診療,有效提升了省內醫療服務能力。
在省內,河北通過“組團式”幫扶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打通資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全省組建了193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了人才、技術、藥品等資源的縱向貫通和集約共享,推動縣域醫療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姜建明說。
截至目前,河北省縣域內就診率已達到67.54%,牽頭醫院出院患者三四級手術比例達到66.92%,患者向縣域外流的情況得到緩解。
中醫藥服務“強起來”
文化傳承“活起來”
“十四五”時期,也是河北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的關鍵五年。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凱表示,五年來,河北在健全機構、做強隊伍、提升水平、多元惠民等方面同時發力。努力發揮中醫藥在保障和促進健康中的優勢,不斷提升群眾中醫藥服務獲得感。
“我們在鄉鎮和社區建成了2297個‘國醫堂’,配備中醫師提供中醫藥服務,讓更多群眾就近看上中醫、用上中藥。”張凱介紹,除了服務網絡織密,河北還大力推廣刮痧、推拿、艾灸等中醫適宜技術,讓更多群眾能夠就近、便捷地享受“簡便驗廉安”的中醫藥服務。此外,46個縣建成智慧共享中藥房,為患者免費送藥到家,極大方便了群眾。
在弘揚中醫藥文化方面,河北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十四五”期間,河北建成了展藏豐富的省中醫藥博物館和7家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26家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特色學校,開展中醫藥文化夜生活等活動3000余場,參與群眾超百萬人次。公民中醫藥文化素養水平達到26.47%,超過目標預期,較“十三五”末提升了12個百分點,中醫藥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公共衛生防線“牢起來”
疾控體系“新起來”
面對公共衛生安全挑戰,河北在“十四五”期間持續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和能力建設。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疾控體系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省、市、縣三級疾控局已全部掛牌組建,疾控機構與衛生監督機構整合重組為疾控中心,全省疾控體系完成重組并形成新的工作格局。”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國安說。
此外,通過加強智慧化預警能力建設,例如省統籌區域傳染病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實現上線試運行,智能監測前置軟件覆蓋全省699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公共衛生的防護網織得更密、更智能。
在慢病防控方面,河北積極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對此,河北組建了3.12萬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規范管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超千萬名。同時,河北實施慢病早篩早診,以“四大”慢病為主的早診早治累計篩查達815萬余人次。“十四五”期間,全省30—70歲人群四大慢病過早死亡率降至12.64%,提前達到國家2030年目標。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