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石家莊8月19日消息(記者王藝霖)8月18日晚,第十二屆河北省戲劇節拉開帷幕,石家莊人民會堂座無虛席。開幕大戲《大漠日記》以詩意的舞臺語言,將“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25年堅守西部的故事娓娓道來。

當大幕緩緩升起,荒漠中的教室、搖曳的胡楊、支教教師日記里的字句在光影中交織,觀眾仿佛置身于新疆且末的風沙與星空之間,與那群“用青春鎖住流沙”的青年同頻共振。劇中那句“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如火炬般點燃全場,許多觀眾悄然拭淚。

話劇《大漠日記》演出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藝霖 攝)

《大漠日記》的動人,源于其背后沉甸甸的真實。2000年,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15名保定學院畢業生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新疆且末縣二中。面對漫天黃沙、匱乏資源,他們曾迷茫卻終未退縮。此后二十余年,近400名保定學院學子接力西行,在新疆、西藏、甘肅等地扎根,累計培養9000余名學生,將教育的根深扎于荒漠。

為還原支教群體的精神圖譜,創作團隊踏上了一場“追尋信仰”的旅程。承德話劇院創作團隊多次深入保定學院、新疆且末、和靜等地調研采風,與學院領導、支教教師、學生及家長進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真實素材。“這些支教老師的人生經歷讓我深受觸動,這部劇不僅展現了他們堅守西部的選擇,更深入刻畫了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那片土地的真摯熱愛。”年逾八十的編劇孫德民告訴記者。

《大漠日記》創新采用日記體敘事結構,通過一個個真實感人的生活片段,串聯起支教群體二十余年的奮斗歷程。同時,作品巧妙融入了新疆民族音樂元素,以主題歌和原創歌詞增強情感表達,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導演王延松將本劇定位為“抒情話劇”,他表示:“這種形式突破了傳統戲劇的沖突敘事,更注重通過詩意化的情感鋪陳來打動觀眾,讓每個觀眾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印記。”

話劇《大漠日記》演出現場(央廣網發 張潤 攝)

教育的根,深扎在祖國的土壤。“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在剛剛獲得‘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之后,又有一場以他們的事跡為原型的優秀話劇作品,我們看了很受感動。”保定學院宣傳部部長劉世斌說,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選擇了西部、選擇了基層,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相信這些青年人一定能夠綻放出最為精彩的人生。

演出結束后,觀眾們久久不愿離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長大后,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設祖國。”石家莊市民孟佳慧說。

據悉,該劇已經進入第十八屆文華劇目獎終評,將于10月份赴重慶參加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

編輯:李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