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聚焦秋冬種關鍵環節,打出農技服務“組合拳”,同時發布《河北省2025年秋收農作物秸稈科學還田指導意見》,以全方位科技支撐銜接秋收秋種秋管,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夯實基礎。
入秋以來,全省農技推廣部門以黨建為引領深化跨領域協作,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黨支部聯合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黨支部建立常態化會商機制,關鍵農時開展苗情、墑情分析與氣象預判,提出針對性技術措施,實現科學減災防患。
為擴大技術覆蓋面,我省創新開展專家網絡直播授課,邀請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董航宇高級工程師、中國農業大學王志敏教授等業內專家,圍繞秋冬種氣象條件、冬小麥與冬油菜單產提升技術進行授課,經全省農技系統動員,直播在線點擊量達15.5萬人次。
同時,省農技推廣總站聯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國家及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等多領域專家會商研判,共同制發《2025年河北省冬小麥播種及冬前管理技術建議》,明確“七分種、三分管”“五適播種” 等核心要點。
各級農技部門還通過“線下+線上”多元宣傳強化技術落地,累計組織田間觀摩、室內培訓25場次,發放技術明白紙、掛圖1.5萬余份。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聯合滄州市農技站邀請專家開展耐鹽堿作物攻關、旱堿麥標準化種植專題培訓,玉田縣農技站則以短視頻形式生動解讀 “五適播種” 技術,推動傳統推廣與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
針對秋糧收獲后秸稈處理與秋冬種銜接需求,河北省結合區域生產特點發布指導意見,明確北部一熟區需在封凍前完成適宜區域秸稈還田以減少火災隱患,中南部兩熟區需搶時收獲并同步開展還田作業,要求各地分作物強化技術指導,規范作業流程。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省正依托技術培訓、田間指導等渠道,同步推進秋冬種技術落地與秸稈還田規范實施,以科技賦能筑牢糧食生產根基。(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