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光谷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交流會上,光谷智能傳感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簽約,光谷傳感器產業創新聯盟同步揭牌。目前,光谷已集聚超過100家傳感器產業鏈企業,形成近百億規模的產業集群。

傳感器被稱為人工智能的“神經元”,是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智能汽車、人工智能等產業的核心部件。據行業機構數據,2024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約2459.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3%。

在光谷,一批龍頭企業,在溫度、紅外、氣體、壓力等細分領域領先全國甚至全球。華工科技的溫度傳感器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市場份額高達70%;高德紅外是國內唯一能同時生產制冷與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的企業;四方光電的顆粒物傳感器全球占有率第一;飛恩微電子汽車壓力傳感器全國市場占比第一……光谷不僅是產業高地,更是創新策源地,這里擁有國家級平臺和多位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已構建起“感存傳算”全生態支撐體系。

當天成立的光谷傳感器產業創新聯盟,由華中科技大學等10所高校、光谷實驗室等3家科研院所和四方光電等45家企業共同發起。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表示,將深度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推動傳感器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破解“有樣品無產品、有產品無產業”的困境。

“盡管我們的產業規模相比長三角、珠三角還有差距,但光谷傳感器從研發到生產,多聚焦高端領域,附加值高、競爭力強,構建本地創新產業生態仍大有可為。”聯盟副理事長、四方光電董事長熊友輝說。

2003年在光谷成立后,四方光電主要聚焦智能氣體傳感器與高端氣體分析儀器研發生產,擁有多項傳感器技術平臺自研核心技術。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03.41%。8月底,其高端傳感器產業基地項目剛剛簽約光谷。

眼下,圍繞“一個聯盟聚力、一個規劃引領、一個大會賦能、一個研究院驅動、一個產業園集聚”的戰略布局,光谷正瞄準智能裝備、人形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健康醫療等領域,加速傳感器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到2030年,光谷計劃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傳感器產業高地。 (記者馬文俊、通訊員何丹)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