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武漢經開區的嵐圖汽車數字化總裝車間,工人在流水線上作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編者按

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科學謀劃了未來五年湖北發展的藍圖。五大產業規模跨越萬億,院士引領構建科技創新策源地……全省上下正牢牢把握“新”的取向、“高”的取向、“進”的取向、“融”的取向、“實”的取向,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凝聚全省奮進力量,本報推出“讀公報 強擔當”專欄,全景展現發展新圖景,共同譜寫湖北新篇章。

在即將邁向“十五五”的關鍵時期,湖北萬億產業集群將再添新成員。

繼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3個產業后,現代化工及能源和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規模預計首達萬億大關,湖北的萬億級集群累計達5個。

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將“加快構建體現湖北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第一條。

五大萬億產業從何而來?面向“十五五”,萬億產業集群如何再擴容?

五大產業刷新全國“顯示度”

萬億級產業集群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攤開湖北的產業版圖,可以看到五大萬億產業各展所長,實現從“單點突破”到“集群躍遷”的歷史性跨越。

省經信廳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我省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三線并進”,推動“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全面升級,地方產業“顯示度”越來越高。

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已成為湖北在全球競爭中最具辨識度的產業名片。武漢不僅坐穩全球最大光纖光纜生產基地的位置,更在全國的光電器件、顯示面板和先進存儲領域占據重要份額。

汽車制造與服務產業“大象轉身”,在行業百年變革中煥發新生。湖北依托25家整車企業、1800余家規上零部件企業構成的龐大產業鏈和半徑400公里的“四小時供應鏈圈”,正加速向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隨著嵐圖、奕派等品牌快速成長,預計今年東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

大健康產業突破不斷,“首個首次”創新成果頻現。依托深厚的科教醫療資源,湖北在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現代中醫等領域持續突破,全球首個“稻米造血”一類創新藥成功上市。

現代化工及能源產業“向高而攀”,在綠色轉型中實現價值躍升。通過沿江化工企業的“關改搬轉”,湖北化工產業成功向電子級、醫藥級、新能源材料等高端領域延伸,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式增值”,實現從“原字號”到“精加工”的躍升。潛江龍蝦、洪湖蓮藕等地方特色產業突破百億規模,土特產變成“金招牌”。

科產融合助力產業再躍升

萬億產業集群“俱樂部”不斷擴容,根本動能在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當前,湖北正推進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加快把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為更多產業跨越萬億大關提供硬核支撐。

在嵐圖汽車黃金工廠和云峰工廠,每63秒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嵐圖汽車將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武漢汽車零部件產業向高端傳感器、車載中央大腦、車規級芯片等領域轉型發展。同時,嵐圖汽車將聯合光谷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圖、芯片、北斗導航等領域優勢企業,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

把更多科學家的“發現”變成老百姓用得上的“產品”,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上,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探索不止步、創新不停歇。武創院院屬“撥轉股”項目,已有三分之一成功轉股,實現從“財政支持”到“資本接力”的閉環。武創院“朋友圈”越來越大。

前沿技術突破是科產融合的“顯示度”。湖北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新質生產力活力澎湃。比如,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建成全球首個智能體工廠,腦機接口實現產業化突破,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產業保持20%以上增速。

通過平臺連接、數字加速、前沿引領的三重驅動,湖北正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為“十五五”時期培育更多萬億級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化產業鏈群協同提質

全會提出,要推進傳統產業優化提升,推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未來產業前瞻布局,促進現代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深化產業鏈群協同提質。

省經信廳負責人表示,在深化產業鏈群協同提質方面,湖北將更好發揮“鏈長+鏈主+鏈創”三鏈融合機制作用,加快實施制造業優質企業雁陣梯隊培育行動,實施先進產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推動光電子信息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努力創建高端裝備、大健康、現代磷化工循環產業等國家級產業集群。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曾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省之要事”看,湖北的“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是支柱性產業,但從“國之大者”看,它聚集了一批“鏈主”企業,是國家信息技術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關鍵一環。對湖北來說,“十五五”時期進一步做強這些產業,也在為國家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貢獻重要力量。

“強化鏈群協同與開放合作,構建一流產業生態。”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副所長馬承恩看來,湖北要圍繞“51020”集群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省內外的產業協同,構建優勢互補、協同共進的產業格局。在此基礎上,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吸引國內外優質資源,同時鼓勵本土企業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在開放競爭中鍛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湖北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