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11月21日消息(記者鄧子依 左洋)2025中非創新合作與發展論壇期間,中國-南非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達接受央廣網專訪,分享了中非礦產資源合作面臨的挑戰與創新的“中國方案”。
中國和非洲同為全球主要礦產供應地,當前礦產資源采深逐漸增加,但礦產品位下降,礦山安全與環保約束問題凸顯,推動雙方在礦產資源傳統產業轉型上形成共同需求。需求催生合作,合作凝聚力量。張達指出,“為破解上述難題,前期我們以中國和南非礦產資源領域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為紐帶,形成了中國南非礦產資源聯合研究中心和中國-南非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一系列技術攻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面對礦產開發的核心難點,中國技術與中國方案正發揮關鍵作用。張達介紹,實驗室圍繞礦產全產業鏈需求,構建了多維度的技術布局。在頂層設計層面,推行本質安全的礦山開采設計,從源頭提升開采可控性;在裝備支撐層面,引入微地震監測系統、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等先進設備,打造智能化、無人化的選礦作業體系,既保障安全又提高效率;在綠色發展層面,聚焦尾礦的循環利用,開發細粒尾礦砂制透水磚等技術。
“中非合作是雙向雙贏的。”張達表示,非洲深井開采等技術引入中國,中國低品位礦處理技術、數字化基建設施等成果落地非洲,相關技術已服務于贊比亞、南非等地礦山。未來,雙方將完善合作框架,推進礦產科技創新聯盟建設,深化科技與企業需求融合,加強人才交流,讓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深度融合,共促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