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黃梅‘戲’引力——2025黃梅戲藝術周”圓滿收官。這場為期7天的盛會,讓黃梅戲的韻律,成了黃梅縣最動人的底色。

好戲連臺:星光鄉音共振,七日盛宴暖人心

作為黃梅縣首次以“藝術周”形式舉辦的黃梅戲盛會,活動名家云集:楊俊、趙媛媛、孫娟三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領銜,潘文格、余順等名家登臺互動,邢凌云等本土名角亦上臺亮相。

趙媛媛一曲《誰料皇榜中狀元》掀開序幕,清亮唱腔引臺下喝彩如雷;孫娟與余順聯袂演繹《愛歌》等選段,嗓音婉轉,讓角色躍然臺上。

《天仙配》《夫妻雙雙把家還》等經典劇目接連上演,戲迷拉歌、戲曲合唱等互動活動同步開展。總導演吳桐介紹,活動選址盤龍橋公共空間,7天免費開放,只為最大限度滿足戲迷。

“我一場沒落下!”黃梅本地戲迷李敏意猶未盡,“能在家門口如此暢快聽戲,才真正體會到咱本土戲曲的分量。”

臺上演員也收獲滿滿。一級演員涂小勇視之為“學習平臺”,2021屆學員黃蕊更盼以年輕力量讓傳統煥新。

“既弘揚文化、振興戲曲,又促進交流、展示成果。”湖北省文聯主席、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楊俊的話,道出了這場文化盛宴的深意。

戲出黃梅:跨省牽情守根脈,活態傳承續薪火

“一句鄉音,讓跨省陌生人成自家人。”開幕夜合唱中,江西九江戲迷方彭林紅了眼眶。這樣的“跨省共鳴”隨處可見:山東、河南等地戲迷紛紛趕來,讓活動現場成了跨省文化交融的舞臺。

本次藝術周由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主辦,黃梅縣黃梅戲協會承辦,九江市黃梅戲活動中心、蘄春縣黃梅戲協會、英山縣黃梅戲協會共同協辦,讓黃梅戲成了文化交流的紐帶。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院長余文新說,這是交流的延續與深化。

傳承更顯溫度:離鄉29載的一級演員張小威感慨“召喚必歸是守根脈”;16歲學員劉瑾萱以《扈家莊》展風采,24名委培學員首返鄉匯報,勾勒出傳承新模樣;民間“草根戲班”獻演的黃梅戲歌,更傳遞著基層傳承的熱忱。

近年來,黃梅縣推進黃梅戲“六進”活動,湖北黃梅戲藝術劇院年均惠民演出超千場,百余支民間戲迷團體助力,讓黃梅戲成了融入當地人民生活的文化名片。

借戲興業:戲韻連山水,文旅煙火共升騰

藝術周里,“戲”與“景”被巧妙串聯。舞臺上,主持人不時推介精品旅游線路:“咱黃梅不只有戲,更有好山好水。白天看四祖寺、五祖寺和老祖寺,把‘靈潤黃梅’看夠;晚上聽段黃梅調,才是地道體驗!”

這話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好戲看了,好景也沒落下,這趟值了!”英山縣戲迷段錦特意趕來:“早聽說黃梅戲好、景也好,這幾天白天去了五祖寺、四祖寺還有東山問梅村,古剎清幽得跟戲里‘禪意山水’一個樣。”

據初步統計,藝術周期間,黃梅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8000萬元,文旅消費活力顯著提升。

“讓觀眾賞戲韻、品美景、嘗美食,既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也讓‘戲鄉福地·靈潤黃梅’的魅力更深入人心。”黃梅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叫響“戲鄉福地·靈潤黃梅”文旅品牌,開發更多文旅項目,促進文旅產業融合,讓更多人走進黃梅、愛上黃梅。(吳慕楓)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