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資金與‘六零’積分掛鉤,喪事簡辦蔚然成風,村民的人情負擔也大大減輕。”近日,湖南省洞口縣高沙鎮石榴村黨支部書記尹邦忠的這番話,生動道出了當地基層治理的扎實成效。

由洞口縣委社會工作部牽頭,專班推進的積分換項目“六零”治理模式,正以黨建為引領,激活全縣基層治理動能,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機制創新破難題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如何牽住“牛鼻子”?洞口縣的做法是:堅持黨建引領,將上級各項工作梳理整合為6大重點任務,為基層干部明確工作靶向、發力方向。該縣把積分換項目機制與“六零”治理目標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著力構建“縣委統攬、專班推進、部門聯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治理效能持續釋放。

這一模式的核心是,在不增加縣鄉財政負擔的前提下,每年統籌5000萬元項目資金和1000萬元工作經費,以“零違建、零污染、零非訪、零發案、零事故、零違紀”六個目標為積分標準,對全縣24個鄉鎮(街道、管理區)及366個村(社區)進行積分管理。設鄉級“綜合獎”,村級“目標實現獎”“積分換項目獎”“進步獎”。其中,村(社區)每實現一個“零”目標獎勵工作經費,積分靠前的120個村(社區)可獲得產業及基礎設施項目獎勵,年度進步最快的村(社區)還能獲得進步獎。該項機制實施以來,徹底改變了以往項目分配中的“人情干擾”,讓資源配置更加公平。

具體實施方式為,鄉鎮(街道、管理區)、縣直行業牽頭部門、縣“六零”工作專班按時間節點錄入數據,實現按季匯總、半年講評、年度總結。縣委書記作為“前線總指揮”,帶頭抓統籌、解難題,各級黨組織書記主動扛起責任,讓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強大動能。

共治共享顯成效

“德者有得、干者有獎”的積分導向,不僅讓洞口縣基層干部“干得起勁”,也讓群眾參與“很有意愿”。

面對防溺水的“老大難”問題,文昌街道將熟悉水域環境的釣魚愛好者轉化為“垂釣俠”志愿者,依托黨建引領,構建起多元協同防控體系,有效破解了傳統人防、技防覆蓋不全面、精準度不足的短板;針對移風易俗這一民生難題,高沙鎮成立41個移風易俗協會,發動200余名會員化身文明勸導員,以柔性引導推動新風正氣落地生根。

洞口縣還構建起“戶獲積分兌商品、村組獲積分換項目、鄉鎮獲積分得獎勵、縣直部門獲積分贏績效”的利益聯結鏈。據統計,2024年,全縣累計獎勵村(社區)工作經費790.8萬元,落實項目獎勵4699.16萬元,9萬余人次通過積分兌換商品,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持續增強。

底線筑牢促發展

如今的洞口縣,“六零”治理的成效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各項底線工作全面夯實,基層干部工作有方向,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零違建”成效顯著,違法用地情況自2021年來不斷下降,2025年上半年實現新增違法用地“零記錄”;“零污染”底色鮮明,空氣優良天數逐年提升,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排名大幅躍升;“零非訪”持續深化,2025年無訪村(社區)數量增加至189個;“零發案”成果穩固,惡性案件同比下降明顯。(來源:洞口縣委宣傳部)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