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永州11月24日消息(記者 黃珂嵐 通訊員 黃春華 藍玉春)初冬寒意漸濃,但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內處處洋溢著熾熱的喜慶氛圍。為迎接70周年縣慶,該縣兩大重點活動——文藝匯演與龍獅燈會正緊鑼密鼓推進,演職人員、村民群眾凝心聚力,以匠心雕琢節目,用熱情裝點慶典,全力為全縣人民及各方賓朋獻上一場兼具文化底蘊與時代風采的盛會。

縣慶文藝匯演的最后沖刺排練在縣民族文化宮火熱進行,鼓點激越、號聲嘹亮,全體演職人員日夜兼程精雕細刻。開場迎賓節目氣勢恢宏,滾珠龍在舞龍隊員操控下,起伏有序、氣勢磅礴,與六頭大獅子和40名少兒組成的小獅隊交相輝映。孩子們手持色彩斑斕的小獅頭,盡管年紀尚小,臉上卻寫滿了專注與認真。她們緊跟節奏,一遍遍地重復、調整動作細節,孩子們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對家鄉的真摯熱愛。

開場舞排練中(央廣網發 黃春華 攝)

文藝匯演涵蓋群舞、民歌聯唱、音樂情景劇等多種形式,通過不同篇章立體展現江華的歷史文化與新時代風貌。其中,男女群舞《八仙桌長鼓舞》極具亮點,它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長鼓舞與地方特色八仙桌相結合,舞者在桌面騰挪翻轉,鼓聲時而急促如雨,時而舒緩抒情,既彰顯了表演的高難度與技巧性,更象征著瑤族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堅守與傳承。

八仙桌長鼓舞(央廣網發 黃春華 攝)

目前,文藝匯演的十個節目已完成初步排練,進入細節打磨與整體合成的關鍵階段。從清晨到深夜,導演、演員、音樂老師及服裝道具組反復推敲細節,團隊士氣高昂,堅信能交出滿意答卷。“時間緊,任務重,但我們都有信心在縣慶70周年時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文藝匯演導演組導演鄧啟玲表示。

與此同時,作為縣慶重要活動的龍獅燈會籌備工作也有條不紊。在該縣大路鋪鎮葡萄井村神崗自然村的瑤族古龍傳承與展示基地,制龍傳承人帶領村民分工協作,趕制一條200米長的參演巨龍。竹架打孔、龍骨綁扎、彩花點綴等工序銜接順暢,據古龍制龍傳承人李忠輝介紹,目前龍布已做好、龍頭基本完工,正全力推進扎花、纏龍布等工序,預計三天內可全部完成。

神崗作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完整保留著古老制龍、舞龍傳統。得知要參與縣慶龍獅燈會,村民們熱情高漲,家家戶戶齊參與,既有在家壯勞力協助龍具制作、加入舞龍隊伍,不少在外發展的村民還特意請假返鄉助力。而在大石橋鄉廣場上,3支女子龍隊身著民族服飾集中排練,反復打磨滾龍、盤旋、交織等動作,200名隊員將組成特色方陣,以人龍交織、塔陣疊起的造型,展現江華女性剛健柔美、團結奮進的風貌。

據了解,此次龍獅燈會是江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龍燈民俗活動,共匯聚70支龍獅隊伍、近1500名表演者,涵蓋古龍、布龍、滾珠龍、蝴蝶龍等十余種傳統品類。活動還特別邀請了北京、廣州、武漢、廣西等地的高水平龍獅隊伍加盟,以“民俗為媒、團結為魂”,搭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千年民俗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從文藝匯演的精雕細琢到龍獅燈會的民俗歡騰,江華各族群眾用無私奉獻與深沉熱愛,澆灌著縣慶籌備的累累碩果。這場凝聚著七十載砥礪前行力量的慶典,將成為展現江華文化魅力、民族團結風采的精彩窗口。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