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永州9月19日消息(記者 黃珂嵐 實習記者 羅煌陽)在湘南腹地,一個傳統農業縣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新能源賽道上嶄露頭角。寧遠縣,這座曾經以農業為主導的縣城,如今憑借一粒粒小小的鋰電池,驅動了智能制造的龐大產業群,實現了從單一企業落地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華麗蛻變。

“近年來,高新區協同電力公司,結合每個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用電規律,‘一企一策’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用電方案,幫助企業避開用電高峰,有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湖南省永州市寧遠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

面對產業轉型的浪潮,2016年,寧遠成功引進了第一家主營備用電源及電腦周邊材料的電子公司,播下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第一顆種子”。

寧遠縣將鋰電池產業作為“一主一特”產業優先發展方向,舉全縣之力培育產業生態鏈。組建專業招商團隊,精準對接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外殼結構件等上下游企業。真誠換來回報。2017年—2018年,一批主營鋰電池電芯制造的企業在寧遠落戶,實現了寧遠鋰電池產業從“零”到“鏈”的關鍵突破。隨后,隔膜、電解液、負極材料、電池烘烤設備制造等配套企業紛至沓來。

近三年來,寧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2025年,寧遠鋰電池產業已構建起全鏈條覆蓋的產業體系,從基礎材料到終端應用各環節齊備。引進核心電池制造企業21家,集聚先進電池材料及鋰電設備企業44家,拓展下游應用終端企業22家,相關配套服務企業10余家。達到隔膜年產10億平方米、電解液年產能10萬噸、電芯年產能超5億顆,鋰電設備600多臺套的產能規模。實現了“一支鋰電池,所有核心要素本地造”的產業生態。

該縣積極搭建創新合作平臺,與高校開展戰略合作,建設寧遠鋰電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聘請多名高校教授擔任專家團隊,一體推進科技創新賦能。開展“一企一研發機構”行動,支持秉康新材料、湖南鋰都等企業建設工程技術中心。

寧遠縣綠色能源新材料研究院(鋰電工程研究中心)(央廣網發 蔣文衍 攝)

湖南鋰都與中南大學、東華理工大學合作,在固態電解質隔膜和鈉電池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匠芯新能源等5家企業15個產品入選省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名錄,沃爾頓“高倍率、高能量密度圓柱鋰離子電池研發與產業化”獲省“10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表彰獎勵。多家企業從單一的消費類電池,成功拓展至儲能、電動工具、低速電動車等高速增長的新賽道。

湖南鋰都職工操作自動裝配線(央廣網發 蔣文衍 攝)

寧遠還采用“政府機構牽頭、促進組織支撐、集群企業參與”的方式,制定《寧遠縣小電池產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8年)》。80余家鋰電及相關配套企業集聚在園區,半徑5公里內可完成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芯等全環節協作,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和供應鏈風險。

2022年以來,通過開展閑置土地、空閑廠房專項清理,累計為集群產業供應項目用地450畝,盤活低效土地125.72畝,建成新能源新材料標準廠房60萬平方米。成立智通產投人力資源公司專門為園區企業解決用工難題。寧遠職業中專學校建在園區,開設電化工程、機電技術等專業班11個,每年為集群訂單式培養“技術工匠”1000余人次。建立聚能創新產業基金,支持鋰電產業發展壯大。深入開展政銀企對接,2023—2024年累計發放貸款6.7億元,助力沃爾頓新能源等4家企業入選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

歷經數年的精心培育,寧遠鋰電產業已結出碩果,納入了《湖南省鋰電池及先進儲能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一核一極三輔”產業空間布局,被《湖南省應急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為“應急動力能源”特色產業增長點。寧遠將繼續深耕新能源賽道,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最優服務,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