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婁底經開區第二工業園,湖南省雄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廠房正式投產。這家從東莞返鄉的湘商企業,用短短三年時間,實現了從租賃標準廠房到自建近3萬平方米現代化生產基地的跨越,年產值將從7000萬元躍升至3億元。這一轉變,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里程碑,更是企業與園區“雙向奔赴”的生動寫照。

電機產業園成為優質項目“孵化園”。劉強 攝

雄騰電子在廣東東莞深耕聲學領域多年,憑借在聲學被動盆、音盆等方面研發與制造領先優勢,產品在全球高端客戶市場的占有率超過40%。2022年,在婁底市工商聯的牽線搭橋下,企業返鄉創業。面對市場機遇轉瞬即逝的特點,企業迫切需要快速投產。婁底經開區超前建設的標準廠房恰好解決了企業“等不起”的難題。通過“拎包入住”模式,雄騰電子迅速安裝設備并投入生產,當年便實現產值7000萬元,順利完成了從“0”到“1”的關鍵突破。

隨著企業站穩腳跟并計劃擴大產能,園區的服務也同步跟進。去年9月,新廠房建設在平基過程中遇到土地坡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問題。接到企業反饋后,市、區兩級掛點領導立即現場辦公,迅速協調解決。“這樣的響應速度和服務態度,讓我們倍感暖心。”雄騰電子創始人許貴雄表示。這場“及時雨”式的服務,為企業注入了扎根家鄉、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

雄騰電子生產車間。劉強 攝

在婁底經開區,類似故事并不鮮見。湖南星源恒電電氣有限公司通過“租房+建廠”并行的模式,產值將從1億元向5億元邁進;湖南鑫奇(國際)智廚產業園項目在租賃廠房投產后迅速“爆單”,已計劃自建新廠。更早一批如婁底市安地亞斯電子陶瓷有限公司、銘宇科技(婁底)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從租賃標準廠房起步,逐步自建廠房擴大生產規模,如今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標準廠房是企業過渡的‘家’,也是企業對園區投下的第一張‘信任票’。”婁底經開區經濟合作局局長顏振華表示,面對“招商難”與“供地緊”的雙重挑戰,標準廠房以較低成本搭建了政企合作橋梁。只要雙方在“考驗期”內達成互信,支持優質企業自建廠房、擴大生產便水到渠成。

園區的視野并不局限于單個項目,而是聚焦于產業鏈的整體聚合與韌性提升。以電機產業園為例,一棟廠房就形成了完整的“垂直產業鏈”:一樓沖壓鐵芯和注塑,二樓加工電機軸,三樓組裝五金件,四樓進行SMT貼片,五樓完成家電成品組裝。這種“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布局,大幅降低了供應鏈成本,形成高效的產業內循環。

為培育更優質的產業生態,婁底市與經開區聯合打出“組合拳”:出臺支持產業聚合的專項政策,創新推出“三電貸”等金融產品,全力推進檢測研發中心、微電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市委主要領導每月親自調度,確保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這場“雙向奔赴”始于桑梓情懷,成于精準服務。雄騰電子等企業的成功實踐表明,當政府與市場同頻共振,企業不僅能“落地生根”,更能“枝繁葉茂”。一流的營商環境,正是含金量最高的招商名片,而這場企業與園區的攜手同行,正為婁底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李中聲)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