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湖南省綏寧縣李熙橋鎮灣頭村百合種植基地,20多名村民正忙著采挖、去根、剝泥、裝筐、搬運。村民們奮力采收百合的身影、歡聲笑語和一框框沉甸甸的百合,勾勒出一幅豐收和美鄉村新畫卷。
村民在百合種植地勞作(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百合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和利尿等多種功效,用途廣、收益高,深受市場歡迎。
剛剛從地里采摘分揀出來的百合(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該縣李熙橋鎮灣頭村書記莫祚榮介紹道,自己種的40畝地的商品百合已全部采挖完,都是老板上門來收購,根本不愁銷路了。現在正采挖的是百合種子,有20多畝。目前商品百合市場價每公斤24元左右,百合種子每公斤72元左右,畝產值2余萬元。今年僅商品百合就賺了40余萬元,市場前景非常好。
莫祚榮介紹:“我們灣頭村的百合產業,從去年幾十畝到今年的兩百多畝,帶動周邊九十多人就業,收入高的有兩萬多元,少的也有九千多元,我們計劃今后把百合產業做大做強做優,為鄉村振興增加新動力。”
務工人員協作轉運挖好的百合(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近年來,該村把發展特色農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聚焦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基礎優勢,采取“農村能人+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百合產業,動員村民齊參與,實現產業增效、村民增收。由于百合種植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良好,該村在莫詐榮的帶動引領下,部分村民也加入到百合種植隊伍當中。今年該村百合種植面積約200畝,預計總產值達200萬元以上。
百合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種植、管護、采收等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百合產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充足的家門口務工條件,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挖出來的百合準備進一步挑揀(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綏寧縣李熙橋鎮石階田村九組村民陶通花說:“百合產業為我們留守老人在家里提供了一份穩定收入,可以掙錢,為兒女減輕負擔。”
該村立足生態資源優勢,通過“農村能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領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美好篇章。(宋三龍 向海 鄧釗 周玉玲)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