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期間湖南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成就。記者獲悉,五年來,湖南全面推行田長制,統籌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現有耕地5502.76萬畝,超過國家下達的耕地保護目標(5372.66萬畝)130.1萬畝,建設占用耕地面積相比2020年下降61.5%。

(新聞發布會現場。 趙瞳銥 攝)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省自然資源總督察李全勝介紹,湖南深入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全省探明礦產122種,鎢、鉍等34種礦產保有資源量居全國前三,“十四五”時期新增錳礦資源量5567.6萬噸、鋰礦資源量225.3萬噸。郴州市臨武縣雞腳山礦區新增鋰資源量131.3萬噸,刷新了同類礦床規模紀錄。

“五年來,我們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支撐美麗湖南建設更加有力有為。”李全勝表示,“十四五”期間,全省共計投入生態修復資金91.71億元,完成保護修復面積132萬畝。建成綠色礦山382家,數量居全國第4、中部第1,大中型礦山比例從 15.59%提升至45.70%。在全國率先建立跨10部門的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協同推進機制,已部署36個試點項目,成交8個、金額29.32億元。

在民生服務方面,湖南筑牢地質災害防治“生命工程”,5年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3.86億元,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830 個,排危除險4826處,避險移民搬遷4145戶,通過精準預警成功避讓地質災害414起,避免可能傷亡4402人。推動不動產登記提質增效,“交房即交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惠及56萬余戶家庭。攻堅克難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130余萬戶家庭解決登記難、辦證難問題。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超1000萬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登記18萬宗。(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趙瞳銥)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