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前,我們是典型的‘空殼’,村里負債80多萬,村干部說話沒人聽、干事沒人跟!闭f起當年,遼中區茨榆坨街道后邊外村黨總支書記張家輝感慨良多。

如今,昔日的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1年村“兩委”換屆后,張家輝積極探索“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大力培育“稻蟹共生”“稻田養鴨”特色產業,使后邊外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有了質的飛躍。近三年,后邊外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160余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6萬元,2023年還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后邊外村的蝶變,是沈陽市遼中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縮影。近年來,沈陽市遼中區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以“強”壯村,以“變”興業,著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破繭成蝶”。2023年,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量突破7000萬元大關,其中,20萬元以上村占比61.8%。

強化黨建示范引領 變“點題”為“破題”

明確定位和方向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而如何找準自己村的特色,發展合適的產業,就需要組織的引領和能人的帶動。為此,遼中區提出“14335”農業農村總體工作思路,積極構建“1名區級包鎮領導+3名鎮級包村領導+1名村黨組織書記”的三級聯動體系,因地制宜指導各村制定“一村一策”發展規劃,并通過“黨群共富責任區+黨組織聯建+黨員聯動+人才聯結”的工作模式定期研判風險隱患和實際困難,提出解決措施。今年以來,6500余名黨員致富骨干圍繞收入來源單一、農業技術薄弱等難點幫助村民解決問題近1.1萬個。

強化資源高效流通 變“資源”為“資產”

為進一步突出“肉牛、稻米、淡水魚、白酒、花卉”等新“五朵金花”優勢,遼中區持續探索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向林田湖草等資源要發展,鼓勵村集體與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等合作,探索發展光伏發電、冷庫出租、民宿開發等增收資產新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多元增收、持續發展。截至目前,各項目村累計取得經濟效益318.87萬元。同時,聚焦田地、水塘、廢棄校舍等低效使用和閑置資源,遼中區扎實開展農村集體土地專項整治和“三資”清理問題排查,推動低效資源煥發新生機。其中,滿都戶鎮押牛街村清理重份地、整戶消亡地共1596畝,現已全部完成發包,村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

強化產業發展合力 變“獨唱”為“合唱”

“我們將相同產業黨組織覆蓋聚集,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睘槌掷m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礎,遼中區出臺《“跨村聯建”產業聯合黨委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圍繞玫瑰花、水稻及農文旅產業,2023年以來先后成立茨榆坨街道田園綜合體等5個聯合黨委。截至2023年底,第一批聯合黨委試點均已運營投產,項目累計凈收益431.7萬元,村集體平均增收4.38萬元。其中,大黑崗子鎮雜糧產業聯合黨委圍繞花生種植、存貯、銷售等環節發揮各村優勢,每斤花生降低生產成本近1元,幫助村集體平均增收2萬元。

強化運營模式創新 變“村民”為“高管”

“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創新路徑越多,村集體才能越富!保@是遼中區上下形成的共識。為此,遼中區著力探索集體經濟市場化改革,積極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協同、市場調節、依法經營、數字治理”的強村公司治理體制,推動各村(社區)以多種模式組建強村公司。其中,潘家堡鎮于家臺村黨總支帶領全村82名青年創立沈陽市于家臺印象服務有限公司,主營農產品深加工、蔬菜產品交易等業務,探索發展羊肚菌、蟠桃等高附加值作物,有效推動村集體、公司、村民三方共贏,2023年,于家臺村集體經濟收入192.5萬元。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立足新征程,遼中區將繼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持續推動各村黨組織用好用活領創辦合作社、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強村公司等載體,努力形成鄉村產業遍地開花、農民收入節節攀升的良好局面。(張家銘)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