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沈陽9月26日消息(記者李子平)今年國慶、中秋喜相逢,遼寧全省各地將推出文化體驗、視聽體驗、秋色暢游三大版塊的文體旅活動和產品。遼寧各地打造的特色市集更是迎來消費熱潮,“趕集去”“逛市場”的潮流,用各具特色的人間煙火,為經濟持續向好注入強勁動能。
海鮮市場:“第一口鮮”的執著
在遼寧丹東,近海豐饒,千帆滿載。9月,黃海結束休養,正式開海。船老大與漁民們攜著今秋“第一網”的豐饒靠岸,東港市黃海大市場在破曉前便已人聲鼎沸,眾多水產采購商與食客們翹首相盼、爭相搶購,只為搶到這“第一口”的極致鮮味。
在黃海大市場的“土豆水產”攤位前,一筐筐梭子蟹正在迅速被篩檢、裝箱、過秤,“開海了,現在正是吃螃蟹的時候,肥!”攤主曲麗君開心地說道,“這幾天找我下訂單買螃蟹的人特別多,主要是來自吉林、黑龍江的老主顧,每天我要從船上進萬斤左右的螃蟹,小的有4兩左右,大的有8兩左右,價格一般在30到50元不等。”
在市場沿街的海鮮飯店,大批外地游客紛紛將剛購買的海鮮交給店主加工,每家飯店的大蒸籠都是火力不停。“都說東港飛蟹好,今天一下買了十斤,現場加工,吃的就是這個‘鮮’。”來自吉林長春的游客許先生告訴記者。
隨著水產交易量日益增長,水產行業發票開具規模持續擴大。為引導納稅人合規經營,國家稅務總局東港市稅務局組織稅宣服務團隊,主動走進水產批發市場、港口碼頭開展專題培訓,詳細講解農產品收購發票的適用情形與規范要求,并現場輔導納稅人完善內部管控機制,做好收購合同、過磅單、運輸單據等資料的歸檔管理,確保每筆業務真實可溯。
玉石市場:百萬人“玉”罷不能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趕集故事,對年輕人來說,他們更愿意為“喜歡”買單。這個秋天,大學生王茗赫和朋友專程來到鞍山岫巖,美美逛起了新開的玉石文化館。9月17日,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0億元的鞍山岫巖千璞匯玉石文化館正式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為岫巖玉器消費繁榮再添一把火。
今年以來,集“采玉、琢玉、賞玉、購玉”于一體的“國石之旅”精品線路,已吸引近百萬游客前來體驗玉石文化。在岫巖玉產業園和電商創業中心兩大電商基地,6000余個直播賬號在各大平臺活躍,預計實現年銷售額超80億元。
岫巖玉器市場持續火爆的背后,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添柴”助力。
國家稅務總局岫巖滿族自治縣稅務局針對玉石行業涉稅費政策咨詢需求,在玉石產業園,對網絡主播群體開展“面對面”培訓,向電商業戶介紹最新的稅費優惠政策。園區負責人于慶春表示:“這種政策宣傳很及時,不僅幫助我們基地的電商業戶了解了稅費優惠政策,更增強大家的納稅意識。”
中國玉雕大師創意產業園,如今入駐了25個大師工作室,每個都有明確的發展定位,有的專注傳統玉雕技藝傳承,有的側重現代設計創新,形成了互補發展的良好格局。從項目的奠基開工到穩定運營,稅務部門組建綜合服務團隊,量身定制岫玉文化發展“稅費政策服務禮包”,助力園區健康發展。
沈陽早市:城市煙火讓游客樂此不疲
逛集市,就是探索生活的樂趣,而對外地游客來說,更是一場充滿文化碰撞的“城市探險”。隨著長假臨近,沈陽小河沿早市愈加熱鬧。
每天清晨,順著“東北第一早市”的拱門放眼望去,無論豆腐腦油條、蛋肉堡等熱門小吃,還是黏豆包、殺豬菜、血腸等東北地道美食,抑或價格親民的新鮮果蔬,各個攤位前全都排起長隊,整條步行街煙火氣十足。
小河沿早市全長390米,攤位近500個,是沈陽歷史最悠久的早市之一,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長期以來,都以其便利的位置、親民的價格,成為周邊居民日常采購的首選之地。近年來,小河沿早市在沈陽文旅市場爆火的帶動下,成為“網紅”早市,吸引了大批量游客前往體驗。
國家稅務總局沈陽市沈河區稅務局組建志愿服務團隊,為來往群眾發放稅費宣傳手冊、講解稅費政策。“商鋪大多為個體經營,對于靈活就業群體,我們延伸服務觸角,讓他們享受到國家政策紅利。”沈河區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集市,是交易場所,更是民生經濟,承載著無數中國人的回憶,也在歷經歲月洗練后生機勃發。遼寧的秋,詩意流淌、煙火升騰,相信所有旅游者,都會在個性鮮明的市場里,收獲一份獨屬于這個秋天的暢快假期。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