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患者絡繹不絕(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
央廣網昌吉11月29日消息(記者張雷 昌吉臺記者彭江燕 實習記者冉波)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前冷落,新疆昌吉州今年“試水”城鄉基層醫療機構與群眾簽約,醫生上門“一對一”定向服務、“追蹤式”健康管理,方便了群眾看病,緩解一頭熱、一頭冷,醫療資源得到高效利用。
走進昌吉市北路南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兒童免疫室、注射室、藥房、病房一應俱全,男女老少看病、打針、拿藥,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按提前預約,服務中心主任劉迪望帶著醫護團隊要去兩戶簽約居民家上門服務,記者隨行前往。
昌吉市北路南路居民趙義春、汪秀珍夫婦今年年初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家庭協議,社區醫生、護士上門服務,幫他們量血壓、做體檢,老倆口很滿意:
趙義春、汪秀珍對記者說:老年人看個病到大醫院可真是不容易,排隊掛號、排除拿藥,排隊去檢查,半天時間就沒有了,還累得要死。有了社區醫院,一般看個病就方便多了,現在簽訂了上門服務協議,更方便了,打一個電話他們就來了,他們也經常打電話來問情況。
電話預約,上門服務,昌吉市先行先試,目前已有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的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預防保健醫生等人員組成的家庭醫護團隊,與2000戶居民簽訂了家庭服務協議。
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迪望介紹:以前醫院給病人看病,看完以后,病人離開醫院后情況怎樣,專科醫生是不管的,這個就是我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團隊要管的事情。現在有了這個服務,它就是一種進步。
一年“試水”,醫院分級診療,輕重緩急患者分流,大醫院門診、床位沒那么緊張了,小醫院再也不清閑了。昌吉州衛生局黨組副書記李鳳萍介紹:現在醫院人太多,沒辦法“吃得了”,而社區和基層醫療機構是“吃不飽”。通過這樣一個配合,把“吃不了”和“吃不飽”能夠結合起來,使我們衛生資源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真正使老百性就近看醫、解決看病難。
目前,昌吉州正在將醫患簽約上門服務由城市向農村試點推廣,財政出錢加緊培訓全科醫生、家庭醫護人員,協調綜合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轉診對接,逐步建立城鄉醫患契約服務、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讓更多城鄉群眾享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