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9月27日消息(記者程立龍)縣域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9月2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召開“助力‘百縣圖強’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月度協商會。會上,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代表、智庫專家和基層代表圍繞強化特色產業培育、深入推進城鄉融合、促進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等提出意見建議。

協商會現場(央廣網記者程立龍 攝)

山東省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李宗濤建議,對縣域產業規劃實施差異化管理,將全省136個縣明確劃分為“都市輻射型、特色產業型、生態功能型”三大類。建立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鏈培育機制,突破產業同質化與鏈條短板,打造省級認證“專屬標識”,推動每縣聚焦1—2個特色產業標識。同時,建立省級要素調度中心,強化要素聯動保障。

“要通過迭代資源鏈接手段、建強高能科創平臺等方式,暢通產學研合作機制,助推縣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碧┌彩姓䥇f常委、泰安市科技局局長柳桂敏介紹當地通過暢通產學研合作渠道,建立高校院所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解決縣域教科資源匱乏、企業創新轉化能力不強的問題。

山東省政協副秘書長、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丁保國提出,江蘇和浙江兩省縣域經濟的發展經驗可以體現在“制度創新是基礎動力,區域協同是關鍵支撐,產業特色是核心競爭力,數字轉型是必然路徑”,要學習借鑒蘇浙先行經驗,助推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政協主席葛慧君表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要積極探索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新的路徑,做強做優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有效釋放縣域消費潛力,推動縣域經濟從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升級,全面增強縣域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要抓好省域統籌、區域協同、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助推全省縣域經濟實現新跨越、新增長。

編輯:劉博倫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