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存是城市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城市肌理、培育人文情懷的資源。一個個廠址、一座座礦山、一部部機器都可以講述一段生動的往事。近年來,鄒城在城市建設中將工業遺存創新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聚集區、文化旅游的熱門打卡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盛夏時節,位于鄒城市石墻鎮的綠鑫春東方樂園水上項目開門納客,為市民開啟夏日清涼之旅。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占地4.5萬平方米,是集“吃、住、行、游、娛”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山東綠鑫春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房志強說:“這個項目能帶動周邊4個村莊年增收超200萬元,新增500個就業崗位,助力村民人均年增收約4萬元。我們的目標是打造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休閑娛樂產業園。”據了解,該游樂園的前身是一個廢棄礦坑。項目負責人任仲國介紹說:“像水上樂園和無動力樂園,都是直接在廢棄礦坑上建起來的。這樣做,一方面大大節省了礦山修復的成本,另一方面,真正把廢地變成了寶地,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黃昏來臨,家住泰和領袖城的秦大爺總要到家門口的鐵合金1971工業遺址公園逛一逛。“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么好的環境,在這里遛彎習慣成自然嘍。”說起現在的生活,老秦一臉幸福。
秦大爺所說的鐵合金1971工業遺址公園是魯西南第一座工業遺址公園,被評定為山東省工業遺址。1974年建成投產的鐵合金廠,鼎盛時期可實現年產生鐵10萬噸,錳鐵4.5萬噸,焦炭10萬噸,水泥5萬噸,年發電量2063萬千瓦時,是我國最重要的錳鐵生產基地之一,高峰時產量占全國七分之一,為中國鐵合金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09年,這座書寫著歷史文化名城工業精神的鐵合金廠光榮完成其歷史使命。遺址公園通過保留城市工業遺址、采用微介入的設計手法,最大限度保留工業風貌,形成工業文化展廳、工業遺存再利用、生態公園全民秀場三大城市更新場景,實現文脈的傳承、遺址的利用、活力的再造、城市片區的功能整合,服務周邊6萬多市民群眾,形成了留存工業記憶、記錄城市發展、展示民生服務品牌的重要窗口。
近年來,鄒城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城市”目標,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生態修復、設施配套、項目攻堅,開展“筑牢基礎、拓展空間、提升品質、完善配套、豐富內涵、精細管理、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攻堅行動,進一步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啟動實施了一大批重點城建項目。鐵合金1971工業遺址公園正是鄒城貫徹“片區謀劃、設施先行、風貌保護、以人為本”等新發展理念,全力突破老城區片區改造,加快有機更新、打造品質城市結出的一個碩果。
從激昂的工業旋律到舒緩的生態和聲,工業遺產是工業文明的見證、工業文化的載體,它見證了鄒城現代工業化的發展,又重新融入到城市發展的軌道中,在城市更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的生命力,一條條“工業銹帶”變身為“生活秀帶”,扮美滋潤了這座不斷發展、創新前行的城市。(來源:鄒城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