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十四五”期間累計實際使用外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1003.3億美元,提前超額完成目標

■上海今年以來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4家,累計達1060家,21%的總部已是大中華區及以上級別,能級持續躍升

■“十四五”期間,上海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提升10個百分點至33%,其中,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為主的高技術制造業,占制造業外資比重達52%

前不久,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宣布,將把亞洲聚四氫呋喃業務整合至中國漕涇基地,同時停止韓國蔚山化工基地的聚四氫呋喃生產。這不是簡單搬遷,而是自1885年起便與中國結緣的巴斯夫,在全球經濟低迷、保護主義抬頭之際,對上海投下的“信任票”,更印證了中國發展與開放的雙重確定性。

歲末回望,上海外資成績單亮眼:今年前三季度新設外資企業4764家,同比增長5.5%;存量外資企業超7.9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逾3800億美元。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十四五”期間累計實際使用外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1003.3億美元,提前超額完成目標。

數字背后,是上海守住“穩外資”基本盤,更書寫著“能級提高、結構優化”的高水平開放新篇章。

總部經濟:穩外資有“壓艙石”

上海是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密集的城市,今年以來新認定44家,累計達1060家。更難得的是,21%的總部已是大中華區及以上級別,能級持續躍升。

分行業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多年來一直占據著上海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第一的位置。這當中,總部經濟的貢獻功不可沒。這是因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核心職能通常是代表境外母公司,對境內的子公司、分支機構開展戰略決策、資源調配、財務結算、運營協調等管理工作,這類活動均屬于商務服務業的典型業務形態。

今年前三季度,以總部經濟為主的商務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58.83億美元,商務服務業占上海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比例從2024年的40.7%升至48.8%,同比增幅高達68.8%。

這背后是政策的“添柴加薪”。今年2月,上海印發《上海市支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提升能級的若干措施》,鼓勵總部集聚研發創新、財資管理、投資決策、采購分銷、供應鏈管理、共享服務等功能,建立培育型總部、中國區總部、亞太區總部、事業部全球總部分級體系,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和功能承擔給予精準支持。

企業用行動投票:今年5月,羅氏制藥投資20.4億元在滬建生物制藥基地,用地約53畝、建面約2.5萬平方米,預計2029年落成、2031年投產。 羅氏制藥中國總裁邊欣直言“多虧政府支持,未來繼續加碼在華布局”;9月,第一三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1億元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新生產大樓在張江開工,作為國家首批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產試點,這座大樓不僅是生產基地,更是加速創新療法落地的“關鍵引擎”。第一三共(中國)總裁林美智雄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本土化戰略布局,擴大創新藥物可及性,踐行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高技術產業:外資增長“新焦點”

如果說總部經濟是“壓艙石”,結構優化就是高質量發展“加速器”。今年上海外資持續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高技術產業成布局“新焦點”。

市商務委副主任何冬賓透露,“十三五”期間,上海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為23%,“十四五”期間,這一占比提升至33%,其中,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為主的高技術制造業,占制造業外資比重達52%。

與此同時,“十四五”期間,房地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從峰值的15.3%下降至3.5%。一升一降之間,外資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更足。

11月5日,在第八屆進博會開幕當天下午,車墩鎮工業區CD-21-005號地塊出讓簽約儀式在松江區規劃資源局舉行,新材料領域的領軍外資企業——梯愛司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儀式上宣布,將其亞洲唯一的技術中心落戶松江區車墩鎮。

梯愛司隸屬于法國HEF集團,在全球相關細分領域中處于領先地位。記者了解到,此次建設的項目屬于“336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建成后主要從事環境友好型材料表面工程領域改性技術的研發,以及液體滲氮、真空鍍膜等符合國際標準的工業化表面改性加工。項目擬投資1.47億元,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2.8億元。

兩天之后,德國光學和光電領域巨頭蔡司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保稅區管理局正式簽署土地使用權出讓協議,標志著蔡司大中華區總部綜合園區項目取得關鍵性進展,即將進入建設階段。蔡司大中華區總部綜合園區也是蔡司迄今為止在華的最大單筆基建投資。

創新根基在研發。今年上海新認定外資研發中心40家,累計達631家(含19家全球研發中心)。這些“最強大腦”串聯上海創新資源與全球市場,推動技術成果本地轉化、全球共享。

消費市場:活力外延“競技場”

如果說總部經濟是“高端內核”,消費市場就是“活力外延”。商業、文旅、酒店領域成為外資在上海的必爭之地。

2025年上海首店經濟火出圈:1—10月,上海新增首店848家,其中餐飲業和零售業新開首店498家和275家。級別方面,新增全球及亞洲首店13家,全國及內地首店134家,高能級首店合計占比17.3%。

今年上半年,霍伽(HOKA)全球首家體驗中心、蔻馳全球首家度假區門店等標志性項目紛紛落子,阿迪達斯旗下三葉草全球旗艦店在安福路開業。到了下半年,首店經濟依然紅火。7月,法國戶外運動品牌薩洛蒙全球首家概念店成了三葉草在安福路的鄰居;9月,擁有66年歷史的全球鞋履品牌暇步士(Hush Puppies)中國首家主題旗艦店入駐上海合生匯,倫敦童裝品牌Wynken中國首店也進駐晶耀前灘。還有闊別3年的H&M中國內地首店,以“風格之邸”姿態重返淮海中路,并同步帶來大中華區總部……

文旅領域驚喜不斷。全球最大樂高樂園在金山開園,八大主題區里全球首發“悟空小俠”主題區,滿是中國文化味。默林娛樂CEO菲奧娜·伊斯特伍德信心滿滿:“長三角有近5500萬潛在客群,中國市場機會無限。”投資約28億元的“哈利·波特制片廠之旅”也已落滬,預計2027年開門迎客。

高端酒店則再添新地標。上海前灘華爾道夫開業,讓上海成為全球第三座擁有兩家華爾道夫的城市,另兩座位于多哈、迪拜。希爾頓亞太區總裁艾倫·瓦茨直言:“上海是亞洲最具活力的國際大都會,這是我們對中國高端旅游市場的堅定信心。”(記者 吳衛群 見習記者 高晨輝)

原標題:

從兩個“超一千”看外資對上海“信任票”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