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博物院文物點交室內,軟質包裝紙鋪展、相機快門聲此起彼伏、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操作,“黃河銀飾之美——17至20世紀中國山西的銀器藝術展”文物啟運前的忙碌場景盡顯。
140余件(組)承載明清至民國山西民俗文化的銀飾珍品,完成清點、記錄與封箱,將搭乘飛機遠赴墨西哥,開啟中墨文化交流之旅。
點交現場:細致有序顯匠心
點交現場,軟質棉紙、定制泡沫盒、外包裝箱等層層疊疊。所有工作人員都輕聲細語、輕拿輕放,盡顯對文物的敬畏與專業。操作臺前,工作人員正仔細查看著一件銀鎏金點翠蝶形簪的完殘情況,并在點交清冊上清晰記錄。經過記錄、拍照,確認無誤后,這件銀飾將轉交到包裝人員手中。

銀鎏金點翠蝶形簪(山西博物院供圖)


工作人員正仔細查看銀飾珍品(山西博物院供圖)
打包區域,工作人員將片狀獅形掛鎖放入定制盒,邊操作邊說:“帶鏤空紋飾的銀器考驗耐心,要用軟紙填滿縫隙再固定,防運輸變形。”隨后包裹好放入木箱,另一名操作員固定封箱、貼標簽。

片狀獅形掛鎖特寫(山西博物院供圖)
工作臺上,等待打包的銀飾令人目不暇接。鎏金花人物紋銀頭飾富麗堂皇,“五福捧壽”燒藍片飾晶瑩剔透,蝴蝶形如意簪的翅翼紋路精細,讓人驚嘆“晉工”精湛。

鎏金花人物紋銀頭飾(山西博物院供圖)
文化橋梁:展示技藝與故事
山西銀飾是黃河文化重要載體,明清“晉工”銀飾大氣厚實、細節精巧,高浮雕、燒藍、點翠等工藝極具特色。此次展覽,希望墨西哥觀眾看到山西銀器的精湛技藝,讀懂中國故事。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展品經多輪篩選,既覆蓋展覽大綱敘事邏輯,從發展歷程到不同品類、技藝傳承都有代表;又優先選工藝精美、紋飾有故事的,如蝴蝶形項圈鎖,“蝶”與“耋”同音,象征長壽,有“蝶戀花”寓意,能讓外國觀眾感受中國人的祈福文化。

蝴蝶形項圈鎖(山西博物院供圖)
墨西哥有“白銀之國”的美譽,自古以來當地人就用豐富的銀礦制作銀幣和精致器皿。而在山西,除作貨幣外,白銀主要被制成飾品,工藝高超、寓意吉祥。此次展覽搭建起對話平臺,讓兩國觀眾看到不同文明對“銀”的不同認識和運用。
運輸保障:多舉措維護文物安全
“所有展品經恒溫氣墊卡車運至上海浦東機場,搭乘包艙航班,預計11月26日運抵墨西哥。”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針對銀飾特性,制定專項保護措施。大多數銀飾表面有凹凸紋飾、鑲嵌寶石翠羽,包裝采用軟性紙質材料,覆蓋時用光滑面輕微壓穩防變形脫落。


鑲嵌類銀飾包裝盒內用泡沫做定制凹槽固定(山西博物院供圖)
對于鑲嵌類銀飾,包裝盒內用泡沫做定制凹槽固定,填充緩沖材料防振動;從點交、打包到運輸,全程記錄、可追溯。運輸流程反復演練,確保“文化使者”安全抵達,讓墨西哥觀眾看到完整精美的山西銀飾。
“黃河銀飾之美”展覽將于12月11日在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展出,至2026年3月上旬結束。140余件(組)“晉工”銀飾珍品,將在異國講述中國傳統工藝的匠心與溫度,書寫中墨文化交流佳話。(來源:山西博物院)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