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太原11月21日消息(記者張潔)20日,山西省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司法廳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十四五”以來山西省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發展成效。五年來,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撐。

在法治保障方面,山西堅持改革與立法同步,出臺了一批像全國首部《山西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條例》這樣的標志性法規,以法治力量賦能轉型發展。針對公眾普遍關注的外賣食品安全問題,制定《山西省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小切口”立法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創新推行“綜合一次查”“掃碼入企”等監管模式,推動涉企行政檢查次數大幅下降,實現了對企業“無事不擾”與“精準監管”的有機結合。

“全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多種調解銜接聯動的糾紛解決機制。五年來調解案件60余萬件,有力促進了基層矛盾化解。”發布會上,山西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苗偉介紹。在深化糾紛化解方面,行政復議主渠道作用不斷強化,共辦理案件3.5萬余件,為提升公信力與便捷度,山西推動復議辦案從“書面審理”走向“開門辦案”,并設立500余個便民聯系點,推廣“掌上復議”小程序。2024年新收案件近2.4萬件,近九成實現“案結事了”。

此外,“八五”普法扎實推進,建成法治宣傳教育基地144個、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65個,培養“法律明白人”超12萬名,推動基層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實施法律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法律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型升級,努力讓法治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山西省司法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馬慧健介紹。目前,山西省已構建起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成服務站點2.5萬余個。“12348”熱線與政務熱線整合,提供“7x24小時”全天候服務,網絡平臺訪問量突破680萬次,共同構成了便民服務網絡。

連續七年實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累計提供免費法律咨詢308萬余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1萬余件,114項公證“最多跑一次”,法律援助“市域通辦”全面推行。馬慧健表示,山西還依托73個園區公共法律服務站點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服務,創新“法律托管”模式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同時,積極培育涉外律所、設立國際仲裁院等舉措,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專業法律支持。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