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榆林9月25日消息(記者劉昱 實習記者蘇睿楠 高悅)金秋時節,走進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辦公大樓,一塊數字農業產業服務平臺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之上,全區羊子養殖數量、屠宰加工進度、市場流通走向等全產業鏈數據實時跳動,直觀展現著這座全國最大肉羊全產業鏈生產基地的蓬勃活力。

如今,榆陽區正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抓手,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以產業發展為堅實載體,精心勾勒出 “種養結合、綠色發展” 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智慧養殖樹標桿

科技讓牧羊更 “聰明”

產業要升級,養殖環節是關鍵突破口。坐落于榆陽區牛家梁鎮常樂堡村的陜西上河三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羊標準化養殖場,憑借規模化、智能化的運營模式,成為當地養殖產業的標桿典范。

據了解,該養殖場規劃總面積達 1867.99 畝,計劃總投資 6.5 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 4.5 億元投資,可容納 10 萬只湖羊在此生長。

湖羊標準化養殖場(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 高悅 攝)

為提升養殖效率與管理水平,自 2021 年起,該集團便與阿里云攜手,共同打造智慧養羊生態系統;2024 年,又進一步引進數控智能系統微牧云。借助這些先進技術,養殖場實現了對養殖區環境的自動化監測與精準控制,溫濕度等影響羊子生長的關鍵指標得以實時調控,不僅為羊子營造了更適宜的生長環境,更讓整體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我們的智慧管理平臺就像給養殖工作裝上了‘智慧大腦’。” 該公司辦公室主任吳慶堂介紹道。該平臺主要分為三大核心模塊:智慧養殖管理平臺可實時顯示羊子存欄數、設備運行數量、飼料庫存等基礎數據,讓養殖情況一目了然;精準飼喂系統配備了 3 臺無人智能撒料車,能夠自動識別羊只數量并精準投放飼料,避免浪費;智能化體脂體重測量系統則更為便捷,羊子只需從中通過,體重、體高等數據便能被自動采集。這些技術的應用,極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為養殖場降本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云牧上河智慧肉羊養殖大數據平臺(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 高悅 攝)

全鏈賦能提品質

從 “活羊” 到 “精品” 的蛻變

科技的賦能,不僅停留在養殖環節,更貫穿于肉羊產業的全鏈條。榆陽區數字農業產業服務平臺由阿里云計算公司負責搭建,2021 年完成首期交付,2022 年又進行了迭代升級,總投資超過 2000 萬元,目前已覆蓋全區 12 個鄉鎮的 254 家涉農主體。

“針對肉羊產業,我們專門開發了智慧養羊生態系統。” 該平臺講解員蔣煥煥指著數據大屏介紹,通過為羊子佩戴電子耳標,結合 AI 智能監測模型,工作人員能夠實時掌握羊子從發情、配種到防疫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原本需要人工記錄的 97 項實操管理規矩,如今全部實現數字化管控,讓產業管理更精準、更高效。

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屠宰加工環節的升級換代。走進陜西上河農投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 100 萬只肉羊屠宰加工基地,機器轟鳴聲中,一只只經過嚴格檢疫的肉羊有序進入屠宰流程。公司銷售業務負責人李江波介紹,該基地年屠宰量可達 100 萬只,在滿負荷運轉狀態下,單日最高可屠宰 3300 只。

為確保羊肉品質安全,基地建立了嚴格的檢疫流程:所有活羊進場前,必須經官方檢疫人員與場內檢疫人員共同查驗確認合格,消毒后進入待宰圈空腹 12 至 24 小時;屠宰前,官方檢疫人員會按 8% 的比例進行抽檢,場內檢疫人員同時按 5% 的比例抽檢,雙重把關確保每一只羊都安全合規。

工人正在精細化分割羊肉(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 高悅 攝)

在加工車間內,西式分割技術的應用讓肉羊實現了 “全身都是寶”。“我們按照羊只的 27 個部位進行精細分割,目前已開發出 120 多種精細產品。” 李江波說,這些產品涵蓋主副產品,遠銷全國市場。值得一提的是,該基地還構建了從飼養源頭到種羊繁育,再到加工生產、品牌運營、火鍋餐飲的閉環全產業鏈。“過完國慶節,我們就會啟動帶皮羊肉生產線,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滿足不同地區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產業惠民促增收

綠色發展謀長遠

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帶動百姓增收致富。榆陽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自 2019 年申報認定以來,已累計投資 23.7 億元,2024 年更是實現總產值 81 億元,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通過與農村合作社合作,我們僅上河集團一家,就帶動了 5000 戶農戶發展湖羊養殖。” 陜西上河三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吳慶堂表示,不僅如此,集團還推動周邊地區種植了 4 萬畝飼草,為養殖產業提供穩定飼料供應的同時,也為農戶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目前,集團旗下兩個廠區共提供 180 個就業崗位,其中一半崗位由周邊農民擔任,讓村民實現 “家門口就業”。

養殖場員工接受采訪(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 高悅 攝)

與此同時,100 萬只肉羊屠宰加工基地的一期項目,可提供約 600 個就業崗位,預計年銷售收入約 20 億元,年利稅約 1.2 億元,進一步擴大了產業帶動效應,讓更多群眾在產業鏈上實現增收。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榆陽區始終堅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協同推進的特色路徑。產業園圍繞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雙重目標,大力推廣 “馬鈴薯 - 飼料作物 - 羊子” 種養結合循環模式,將馬鈴薯種植、飼料作物培育與羊子養殖有機結合,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讓農業生產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還通過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相關負責人劉王葉介紹,羊絨毛深加工、馬鈴薯深加工等項目的推進,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更讓產業發展更具綠色屬性和可持續性,為鄉村振興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如今,在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下,榆陽區已打響 “榆陽馬鈴薯”“草灘羊肉” 等區域知名品牌,更培育出 “上河桃花羊” 這樣極具特色的肉羊品牌,讓當地農畜產品從田間牧場走向全國消費市場。

編輯:侯凱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